五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
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阅读空间。
2. 古诗鉴赏。
军城早
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
[3]写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达。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_____)
②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_____)
③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_____)
3. 古诗乐园。把古诗补充完整,回答问题。
塞 下 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补充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前两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首诗配幅画吧。
4.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补充完整这首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
[3]诗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你还知道哪些儿童诗?请你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要求练习。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
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______之情。
6. 课外阅读。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诗句,完成练习。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悲”字表现出诗人去世前悲凉的心情,因为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B.诗人临终前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看不见祖国统一,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C.“元知万事空”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不怕死,只因为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8.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yuè)·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其中(_________)是这首诗的词牌名,(__________)是题目。
[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 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
[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2]“妄弃”的意思是_______。
[3]画“~~~”的句子中“它到的地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无端”的理解是: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中“她”是指_______,“悲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长相思》,完成练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长相思”是_____名。“榆关”指的是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____。
[3]“故园无此声”中的“此声”在这里指_____,这句诗表达了词人_____的感情。
11. 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描写了乡村中的农人______、______,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__________的情景,展现了农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
[2]对诗中塑造的儿童形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天真 B.勤劳 C.顽皮 D.可爱
[3]下列选项不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是( )
A.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B.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D.表达了对顽皮的农村儿童的惋惜和劝诫。
[4]下面的诗句让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一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并写出作者及朝代。
2.解释词语。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宦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开阔胸襟,豪放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经典吟诵。
(1)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意思: 。
思想感情: 。
(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 ”。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
14. 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王昌龄 (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