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关初中导学案
班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教者:杨伟伟总第课时
周次 | 星期 | 日期 | 批阅 | |||||
课题 | 《诗经》二首 | |||||||
目标 |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2.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 |||||||
重点 | 在诵读中体会这首诗的内涵。 | |||||||
难点 | 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 |||||||
流程 | 内 容 | 批注/笔记 | ||||||
一、新课导入 二、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表现手法有、、。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5)《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 首。 2、初读诗歌,通过查工具书认准读音和字形: 睢鸠( ) ( ) 窈窕( ) ( ) 好逑( ) ( ) 荇莱( ) 寤寐( ) ( ) 辗转( ) ( ) 芼( ) 钟鼓乐之( ) 3、解释加点的字。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4、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合作探究】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关雎》这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课题:关雎 (堂测堂练) 1.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为主,,兼有杂言。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4)《关雎》开篇的四个诗句(共16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蒹葭》 一、新课导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 ) 伊人( ) 溯洄( )( ) 萋( ) 跻( ) 涘( ) 沚( ) 2、解释下列字词。 苍苍: 伊人: 溯洄: 洄: 从: 阻: 溯游: 宛: 萋萋: 晞: 湄: 跻: 坻: 采采: 未已: 已: 涘: 沚: 三、整体感知 1、《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课题:蒹葭 (堂测堂练) 1.填空题。 (1)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绘了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意…… (2)《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1、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共有篇。古时也称或,这些诗歌按乐曲分为“”、“”、“”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2、理解性默写 ①《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 ②《关雎》中抒发君子“求之不得”之忧思的诗句是:,。 ,。 ③《蒹葭》中能够表明诗歌写的是秋季的语句是:,。 ④《蒹葭》中一咏三叹,叙写了“溯洄从之”之险的诗句有“道阻且长”、、 挑战题 二、再读《关雎》一诗,完成下列习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再读《蒹葭》一诗,完成下列习题。 1、《蒹葭》三章的首句都是写“蒹葭”与“白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走近《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荇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寤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诵读全诗。 四、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并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蒹葭》 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晞() 湄() 跻() 坻() 涘() 3、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4、本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读《关雎》和《蒹葭》,问题探究: 1、《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关雎》和《蒹葭》在风格和艺术手法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24《诗经》两首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诵读全诗。 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2、《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3、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伊人是什么意思《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一、4、《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5、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二、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三、1、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2、《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当堂检测: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诗》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