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三单元单元小测(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yù)      (tiáo)      迷(suì)      (chuàng)
B.尔(shū)      (liè)      (chí)      (jì)
C.然(yǐ)      (rǎn)      (jí)      忽(xī)
D.好(qiú)      窕(yáo)     洄(sù)      鸠(jū)
答案A
解析】B项“俶”应读chù,C项“髯”应读rán,D项“窈”应读yǎo。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至其(邀请)
B.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C.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作为仆役)
D.左右之(捞取)
答案C
解析】隶:跟随。
3.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要 邀 邀请 (2)衡 横 跟“竖”相对 (3)诎 屈 弯曲
解析】平时注意积累常见通假字。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外人道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B.全石为底      其境过清
C.佁不动      自乐
D.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答案C
解析】A项两个“为”分别为“向”“是”;B项两个“以”分别为“用”“因为”;C项两个“然”都为“……的样子”;D项两个“乃”分别为“于是,就”“竟然,居然”。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答案】D
解析】A项“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B项“无论”,古义是不要说,更
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C项“小生”,古义指年轻人,今义指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D项古今意义相同。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B.《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记”是一种文体。《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核舟表现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答案B
解析】B项中“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说法有误。
7.默写填空。(7分)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蒹葭》)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关雎》)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句即可)
(4)《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2)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3)示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解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8.【2019年中考重庆B卷】综合性学习(10分)
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最、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报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策划栏目)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4分)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栏目三:_______________
(展开调查)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6分)
采访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人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美食,享受口福    学历史,传承文化    (2)路人    你对重庆的“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有哪些了解?    重庆这次“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哪些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栏目设计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要注意围绕主题设计栏目。本题要求践行“晒文化•晒风景”的理念,进行相关设计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符合人物身份,要表意明确,要合情合理。抓住“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和材料里“拟两个采访的问题”的提示,所设计的问题既要询问对活动的了解与看法,又要表现出对采访人的尊重,语言简明、连贯即可。答案不唯一。
二、课内精读(3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答案】A
【解析】A项,应是运用了“托物起兴”手法。
10.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5分)
【答案】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解析】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4分)
【答案】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着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道路的艰难衬托男子的坚定地信念,突出美好的姑娘或事物不易追求到。 
12.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中可以得出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伊人是什么意思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同“垄”。⑤牧竖:牧童。髹(xiū)书:用赤黑的漆写。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有汉        当立者公子扶苏
B.便船            屋俨然
C.停数日,辞      黄鹤一不复返
D.问地所历名      实是界之仙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乃”意思分别是“竟然”和“是”;B项“舍”意思分别是“放弃”和“房屋”;C项“去”都是“离开”的意思;D项“欲”意思分别是“想要”和“贪欲”。故选C。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