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卷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泛舟后溪
[]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羊士谔(è):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拓展阅读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古诗阅读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6.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鸟性________余钟磬音________
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
趣。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B.颈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D.该诗是一首送别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古诗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使人内心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
(清)李葂
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10.拓展阅读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伊人是什么意思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
·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柳梢青:词牌名。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斜曛:夕阳斜照。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14.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试分析两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庾信
阳关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1)庾诗用“____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晚秋
(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1)这首诗写的是晚秋初冬的景象,可以从秋声作威、________________等处看出。
2)参照颈联叶浮嫩绿的注解,给橙切香黄写一条注解。
叶浮嫩绿:新酒的酒像嫩绿的竹叶浮在上面那样鲜绿清亮。
橙切香黄:________
3)这首诗透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17.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8.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说。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营造了一种幽静、美好的氛围。
B.“流之”“采之”“芼之分别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的勤劳灵巧的姿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