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的名词解释分类有哪些
存款准备金的名词解释|分类有哪些
存款准备金的名词解释: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 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 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
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 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存款准备金的分类:
在现代 金融制度下,金融机构的 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业务库,另一部分则以存款形式存储于央行,后者即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存款准备金”和“ 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 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存款准备金”存款。而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 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 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 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金融机构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而 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一般,人们只研究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对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业务规模变化,进而对 货币供给的影响,而没有研究“存款准备金”运营问题。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虽然“存款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但存款准备金也是财富,是财富就可考虑其科学运营的问题,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的长效运营,如果运营的好,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
金融机构有哪些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 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 金融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 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 信用扩张能力、对 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 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 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 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 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但是,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 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了中央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是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 政策工具来使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