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法律依据不同。公司型基金组建的依据是公司法,而契约型基金的组建依照基金契约,信托法是其设立的法律依据。 

2、基金财产的法人资格不同。公司型基金具有法人资格,而契约型基金没有法人资格。 

3、发行的凭证不同。公司型基金发行的是股票,契约型基金发行的是受益凭证(基金单位)。 

4、投资者的地位不同。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契约型基金的投资者购买受益凭证后,即成为契约关系的当事人,即受益人,对资金的运用没有发言权。 

5、基金资产运用依据不同。公司型基金依据公司章程规定运用基金资产,而契约型基金依
据契约来运用基金资产。 

6、融资渠道不同。公司型基金具有法人资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向银行借款。而契约型基金一般不能向银行借款。 

7、基金运营方式不同。公司型基金像一般的的股份公司一样,除非依据公司法规定到了破产、清算阶段,否则公司一般都具有永久性;契约型基金则依据基金契约建立、运作,契约期满,基金运营相应终止。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
1、集合理财、专业管理
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3、利益共享 、风险分担
4、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5、独立托管、保障安全
证券投资的风险有哪些种类?    
   根据风险产生的根源似及应对的措施不同,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的是总收益变动中由影响所有证券价格的因素引起的那一部分变动。
    系统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宏观经济风险    2.购买力风险    3.利率风险    4.汇率风险      5.市场风险
    6.社会、政治风险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总风险中的仅对某个公司或某个行业产生影响的那部分风险,管理能力、
消费偏好、罢工之类的因素会造成公司利润的非系统变动。非系统因素基本独立于那些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因素。投资者可以通过审慎的投资选择或证券投资组合来减少或避免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财务风险     2.经营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操作性风险 
 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1)收益性分析
  也就是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分析。一个公司当前投入的资本如何运用,获利状况如何,是衡量公司有无活力、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志,也是投资者选择公司或证券的主要依据。因为决定股息多少及股价走势的根本因素就是公司利润率的高低和利润额的大小。作为证券投资者,当然应该选择利润丰厚、投资回报率高的公司进行投资;而那些利润率低甚至亏损、或者投资利润率不断下降的公司股票则成为市场抛售的对象。

2)安全性分析
  也就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证券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在某一时点上,公司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并不完全成正比。有的公司当前盈利不错,但资金结构不合理,偿债能力差,这样的公司就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当公司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之日,也就是投资者血本无归之时。因此,投资者应加强对公司流动性状况及资本结构的分析,如出现偿债能力下降因素,投资者应及时做出决策以转移风险。

3)成长性分析
  也就是对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分析。证券投资是现在投入一笔资金以求将来收回更多的资金,因此,证券投资者就不能只看到公司的当前效益或者短期效益,而应注重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能力。一个公司当前盈利虽低,或者因把大部分盈利转化为投资而目前分红派息少,但成长速度快、潜力大,则该公司股价升值速度也会很快,就值得投资。相反,有些公司当前盈利虽多,但分光吃完,不搞什么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则股价上升必受不利影响。


4)周转性分析
  也就是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分析。一个公司经营效率的高低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资金和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而反映出来。如资金周转速度快,说明资金利用效率高,公司经营活动畅顺,结构协调,管理得法,购买该公司股票将有利可图;反之,则说明公司营运效率低,缺乏活力。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点:
1、证券交易场所以证券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它主要是证券持有人以及准备购买证券的货币持有人。此外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中介机构也是证券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但其职责在于辅助投资者进行和完成交易,而不是证券交易活动的独立参加者。
2、证券交易市场主要采取有形市场形式,也存在少数无形市场。
证券交易所是典型的有形市场,它有固定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其他证券交易场所如柜台交易市场,往往采用分散交易的形式,但一般也要借助证券公司柜台和交易网
络才能完成,故也属于广义的有形市场。依照证券交易市场的组成及存在形式,又可将证券交易市场再分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
3、证券交易市场与证券发行市场相互依赖。
证券交易市场对证券发行市场的依赖性,首先是因为证券交易市场以已发行证券为交易对象,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已发行在外的证券,而不是尚未发行的证券。在这个意义上,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交易市场的前提。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股票公开发行多数借助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网络,采取“网上发行方式”,这使得证券发行市场对证券交易市场也存在依赖。证券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关系异常复杂,无论是所发行证券的种类、价格、数量及规模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证券交易市场情况。我国《证券法》允许证券发行人与证券公司协商定价,导致发行市场价格与交易市场价格的逐渐接轨,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可以说,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之间是互动作用。(见书P56)
论述题:什么是RSI?它的构图和应用法则是怎样的?请根据体会谈一谈RSI的把握要点。
相对强弱指标:RSI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强弱指标最早被应用于期货买卖,后来人们
发现在众多的图表技术分析中,强弱指标的理论和实践极其适合于股票市场的短线投资,于是被用于股票升跌的测量和分析中。
后面两个问题见PPT
测试二:问答题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常规性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
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性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特种存款
补充性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二、论述题:是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区别,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做出什么样的投资决策?
(1) 发行主体不同:作为筹资手段,无论是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还是企业,都可以发行债券;而股票则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以发行。
(2) 收益稳定性不同:从收益方面看,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获得固定利息,而不用管发行债券的公司经营获利与否;股票一般在购买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随股份公司的赢利情况变动而变动,赢利多就多得,赢利少就少得,无赢利不得。
(3) 保本能力不同: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
股票则无到期之说。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公司一旦破产,还要看公司剩余资产清盘状况,那时甚至连本金都会蚀尽。
(4) 经济利益关系不同:上述本利情况表明,债券和股票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二者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同,就决定了债券持有者无权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则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5) 风险性不同: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低;股票不仅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
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安全性低、风险性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因而能够吸引不少人投入股票交易中来
测试三:
简答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金融机构有哪些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
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在经济萧条、总支出不足时,政府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中军费开支,修筑高等级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设施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在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大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比如推迟某些军事科研,压缩或缓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压缩总需求,缓和
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运用的第二个财政政策手段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是逆经济风向的。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提高对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各类补助,或者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便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总需求。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长补贴支付的时间,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整税率是政府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或增加一些临时特别税种,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2、公司财务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1)百分比分析(横向分析、纵向分析)(2)比率分析(偿债能力、资产运用效率、营利能力、权益性比率。)(3)图表示意分析(平面坐标分析和雷达图表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