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课——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is teaching plan is customized fo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s suitable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tent can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课——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教材说明:本教案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编辑导引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用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教师在教学中力图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教学场景(一)
读懂诗题把握情。
师:(课件播放《送别》乐曲)。听!这是一首名为送别的乐曲,边听边看你心中是否会飞溅起几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几首读过或学过的古诗来。
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好!白居易的送别名诗。
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
生:深!
师:从哪儿看出?
●教学场景(一)
读懂诗题把握情。
师:(课件播放《送别》乐曲)。听!这是一首名为送别的乐曲,边听边看你心中是否会飞溅起几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几首读过或学过的古诗来。
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好!白居易的送别名诗。
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
生:深!
师:从哪儿看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他们的情谊比千尺的潭水还深,那该怎么表现?
生:(较为有感情地重读。)
师:(范读)
生:(生读得有明显进步。)
师:这样是不是就有诗的味道啦!还有吗?(生多人举手)
师: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别诗呢?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以送行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习俗!今天我们要学的20课就安排了两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请打开书,先自己读读这两首诗,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读。
生:老师,这两首诗都是写作者送别好朋友的。
生: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
生:他们送别时都挺舍不得离开的。
师:一样的送别,两样的情怀。让我们先来学第一首好吗?(生答好)齐读诗题。(师板书课题)。自己再轻声读读课题,看看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送的内容。
师:他们的情谊比千尺的潭水还深,那该怎么表现?
生:(较为有感情地重读。)
师:(范读)
生:(生读得有明显进步。)
师:这样是不是就有诗的味道啦!还有吗?(生多人举手)
师: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别诗呢?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以送行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习俗!今天我们要学的20课就安排了两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请打开书,先自己读读这两首诗,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读。
生:老师,这两首诗都是写作者送别好朋友的。
生: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
生:他们送别时都挺舍不得离开的。
师:一样的送别,两样的情怀。让我们先来学第一首好吗?(生答好)齐读诗题。(师板书课题)。自己再轻声读读课题,看看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送的内容。
生:送别的地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的地是广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到了三处!黄鹤楼了解吗?
生: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师:滕王阁,岳阳楼是另外两个。
生:它在武汉。
师:而且位于长江边上。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生:崔颢还为黄鹤楼题过一首诗呢!
师:嗯!李白还夸过这首诗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百闻不如一见,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黄鹤楼片断,学生观赏。)
师:广陵了解吗?
生:广陵就是扬州。
师:是!扬州在汉朝时叫广陵,之后两种叫法都有了!
生:扬州很美!
师:素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黄鹤楼也好,扬州也罢,都在我国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到了三处!黄鹤楼了解吗?
生: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师:滕王阁,岳阳楼是另外两个。
生:它在武汉。
师:而且位于长江边上。
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 生:崔颢还为黄鹤楼题过一首诗呢!
师:嗯!李白还夸过这首诗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百闻不如一见,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黄鹤楼片断,学生观赏。)
师:广陵了解吗?
生:广陵就是扬州。
师:是!扬州在汉朝时叫广陵,之后两种叫法都有了!
生:扬州很美!
师:素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黄鹤楼也好,扬州也罢,都在我国
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师随机板画长江略图,明确地理位置)如果还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况就更好了!
生:李白写过一首《赠孟浩然》。
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一岁。
师:不仅年龄大,而且名气也大!孟浩然当时已诗名满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下面,谁能连起来把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风景优美的扬州去。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
●教学场景(二)
赏析词句领悟情。……
师:刚才有同学问道“烟花三月”的理解,谁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烟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美景。
生:三月是我们农历的三月,是公历的四月份,正是鲜花盛开的晚春时节。
生:李白写过一首《赠孟浩然》。
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一岁。
师:不仅年龄大,而且名气也大!孟浩然当时已诗名满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下面,谁能连起来把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风景优美的扬州去。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
●教学场景(二)
赏析词句领悟情。……
师:刚才有同学问道“烟花三月”的理解,谁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烟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美景。
生:三月是我们农历的三月,是公历的四月份,正是鲜花盛开的晚春时节。
师:四月份的确是春意最浓的时候,咱重庆气候挺好,又在长江边上,这里的春天有什么花?怎么美?说说看。
生:我们重庆四月有蔷薇。
生:公园里,马路边鲜花又多又艳。
……
师:那就说“鲜花三月”好了,为什么说“烟花三月”呢?先议一议。
生:因为花多,像浮动的烟雾。
师:对!注释中提到的。
生:李白当时在长江边送孟浩然,江边水气大,映衬着蓝天的水气像“烟”一样。
师:这就叫发现!这就叫智慧!咱重庆是雾都,还有可能……
生:“烟”还有可能是雾气缭绕,雾里看花,有种神秘感!
师:老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烟花三月的世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闭上眼睛去感受。
(乐起,师生共同想象。)……
师:谁能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的烟花美景,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诗,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生:我们重庆四月有蔷薇。
生:公园里,马路边鲜花又多又艳。
……
师:那就说“鲜花三月”好了,为什么说“烟花三月”呢?先议一议。
生:因为花多,像浮动的烟雾。
师:对!注释中提到的。
生:李白当时在长江边送孟浩然,江边水气大,映衬着蓝天的水气像“烟”一样。
师:这就叫发现!这就叫智慧!咱重庆是雾都,还有可能……
生:“烟”还有可能是雾气缭绕,雾里看花,有种神秘感!
师:老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烟花三月的世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闭上眼睛去感受。
(乐起,师生共同想象。)……
师:谁能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的烟花美景,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诗,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生:五彩缤纷。
生:万紫千红。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如此烟花美景只有武汉有吗?(指板书)
生:扬州也是。
生:路上也有。
师:整个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路的繁花似锦,沿途的春意浓浓,读出这种美感来,先自己练练……谁来读?
生:(生读,节奏稍快。)
师:从你的读中,教师仿佛看到花朵啦,但还不够多!
生:(生又读,节奏放慢,较有感情。)
师:这回老师仿佛看到一大片花了,能不能让大家仿佛看到看不尽、看不透的阳春烟景。
生:(生多人读。)
……
生:万紫千红。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如此烟花美景只有武汉有吗?(指板书)
生:扬州也是。
生:路上也有。
师:整个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路的繁花似锦,沿途的春意浓浓,读出这种美感来,先自己练练……谁来读?
生:(生读,节奏稍快。)
师:从你的读中,教师仿佛看到花朵啦,但还不够多!
生:(生又读,节奏放慢,较有感情。)
师:这回老师仿佛看到一大片花了,能不能让大家仿佛看到看不尽、看不透的阳春烟景。
生:(生多人读。)
……
师:“碧空尽”怎么理解?
生:船消失在天水相接的尽头了。
师:是不是像现在的大轮船一样,“呜——”很快就消失了?
生:不是。
师:从哪儿看出?
生:远影。
师:解释一下。
生:船划起来较慢,说明目送的时间长。
师:带着这种理解读读这两句。
生:(生读,感受不深。)
师:大家看插图,此时李白就站在长江边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儿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句——
生:(生深情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还有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生:船消失在天水相接的尽头了。
师:是不是像现在的大轮船一样,“呜——”很快就消失了?
生:不是。
师:从哪儿看出?
生:远影。
师:解释一下。
生:船划起来较慢,说明目送的时间长。
师:带着这种理解读读这两句。
生:(生读,感受不深。)
师:大家看插图,此时李白就站在长江边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儿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句——
生:(生深情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还有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生:(生深沉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
生:(生激动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有这种难舍难分感受的仅仅是李白吗?
生:还有孟浩然。
师: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自己读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就怎么读。
……
背后的故事
●细微之处见精神
《古诗两首》第二次试讲完后,省小语会几位专家和学校领导、老师又一次聚集在了五一路小学接待室里。大家都表情严肃,接待室里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我的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我的指导教师原太原市教研室主任任庆世首先打破了这难熬的沉默:“讲诗歌对于一个语
师: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
生:(生激动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有这种难舍难分感受的仅仅是李白吗?
生:还有孟浩然。
师: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自己读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就怎么读。
……
背后的故事
●细微之处见精神
《古诗两首》第二次试讲完后,省小语会几位专家和学校领导、老师又一次聚集在了五一路小学接待室里。大家都表情严肃,接待室里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我的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我的指导教师原太原市教研室主任任庆世首先打破了这难熬的沉默:“讲诗歌对于一个语
文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啊!小李!你比如说解诗题这一块,学生收集了那么多资料,你就任由他们说,说完拉倒,这不行!”
“是啊!反馈一定要跟上,不但要跟上,而且要亮!你比如说,学生了解到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你想过没有,你老师怎样反馈更合适?”西山教育局副局长李志德边思忖边说。
大家也频频点头称是。
是啊!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呢?哎!说老实话,古诗我没做过大型公开课,只顾顺教案了……我正在沉思,省教研室教研员白建华老师问道:“小李,你知不知道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个楼?”
“不知道!”我仿佛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接待室的气氛从此活跃了起来,大家因到了改进我这节课的切入点而议论纷纷。
“另外两楼应该是滕王阁、岳阳楼!”
“师生互动要跟上,课堂气氛才会好!”
“这只是一个点,其它细节更要注意!”
“还你画的长江的简笔画,就干巴巴的在那儿画,学生看着,不好!”
“是啊!反馈一定要跟上,不但要跟上,而且要亮!你比如说,学生了解到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你想过没有,你老师怎样反馈更合适?”西山教育局副局长李志德边思忖边说。
大家也频频点头称是。
是啊!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呢?哎!说老实话,古诗我没做过大型公开课,只顾顺教案了……我正在沉思,省教研室教研员白建华老师问道:“小李,你知不知道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个楼?”
“不知道!”我仿佛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接待室的气氛从此活跃了起来,大家因到了改进我这节课的切入点而议论纷纷。
“另外两楼应该是滕王阁、岳阳楼!”
“师生互动要跟上,课堂气氛才会好!”
“这只是一个点,其它细节更要注意!”
“还你画的长江的简笔画,就干巴巴的在那儿画,学生看着,不好!”
“对!边画边聊吗,发源地、全长、流入哪个海洋等等,既能增长学生知识,还能让师生在聊天般的互动中学习,气氛融洽!”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建议着,我也奋笔疾书着,不禁想起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细微之处见精神!
●范读——怎一个“情”字了得
众所周知,语文课上,尤其是小学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要范读,比较而言,古诗的范读更难,短短四句,如何读出“情”来?为此,我还真下了不少功夫。
起先试讲时我已对着镜子练过好几遍了,自以为还可以,再加上平时对诗歌就情有独衷,没想到试讲下来,大家还是不满意,说我没读出“情”来!
怎么办呢?下班后我边想边逛进了书店,无意中看到乔榛、方明等一批名家的一套诗歌朗诵磁带,我像看到了救星,立即收入行囊。以后每天早晨起来或晚上洗漱,我都要听上一段,等我再对着镜子练时,发现的确有了进步,我已不在意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要拖长调,而是全身心在读,虽然每次都略有不同,但我是用心在读,直到有一次,读着后两句,不知怎么的,我的思绪飞到了远方的亲人那儿,不知怎么,想起辞世的母亲,读着读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建议着,我也奋笔疾书着,不禁想起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细微之处见精神!
●范读——怎一个“情”字了得
众所周知,语文课上,尤其是小学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要范读,比较而言,古诗的范读更难,短短四句,如何读出“情”来?为此,我还真下了不少功夫。
起先试讲时我已对着镜子练过好几遍了,自以为还可以,再加上平时对诗歌就情有独衷,没想到试讲下来,大家还是不满意,说我没读出“情”来!
怎么办呢?下班后我边想边逛进了书店,无意中看到乔榛、方明等一批名家的一套诗歌朗诵磁带,我像看到了救星,立即收入行囊。以后每天早晨起来或晚上洗漱,我都要听上一段,等我再对着镜子练时,发现的确有了进步,我已不在意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要拖长调,而是全身心在读,虽然每次都略有不同,但我是用心在读,直到有一次,读着后两句,不知怎么的,我的思绪飞到了远方的亲人那儿,不知怎么,想起辞世的母亲,读着读
着,眼泪扑簌簌掉了下来。我想我到读出 “情”的感觉了。
我反复回味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距我们有一千多年,但,人间最美是真情,此情古今皆相同,对!引导学生读好也这么着,从唤起他们的生活情感积累入手……
后来的试讲,果然在范读上有了重大突破。熏陶、感染、浸润尽在范读中,不知读者是否觉得有道理,愿与大家商榷!
●生成的精彩
大家知道:凡事预则立。预设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做出周密的安排。为了在这次全国大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精心预设了在《古诗两首》一课开头播放《送别》乐曲引学生入境的环节。然而上课时,这第一个环节就卡壳了,一声“听”字过后,音乐没有响起,我有些慌了,怎么办?这可是全国大赛呀!情急之下,我说:“啊!真是好事多磨,本来想请大家欣赏《送别》的乐曲,就是那首——长亭外,古道边……”我边说边哼唱了起来……学生的小眼睛入神地盯着我,台下的老师专注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是我并不优美的歌声、灵机一动的做法打动了大家,起到了引入情境的效果。万事开头难,这一关闯过之后,我镇定多了,如期上完了这节课。
课后,我依旧忐忑不安,甚至为课中没有如期响起音乐而遗憾。但听到与会老师、专家、
我反复回味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距我们有一千多年,但,人间最美是真情,此情古今皆相同,对!引导学生读好也这么着,从唤起他们的生活情感积累入手……
后来的试讲,果然在范读上有了重大突破。熏陶、感染、浸润尽在范读中,不知读者是否觉得有道理,愿与大家商榷!
●生成的精彩
大家知道:凡事预则立。预设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做出周密的安排。为了在这次全国大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精心预设了在《古诗两首》一课开头播放《送别》乐曲引学生入境的环节。然而上课时,这第一个环节就卡壳了,一声“听”字过后,音乐没有响起,我有些慌了,怎么办?这可是全国大赛呀!情急之下,我说:“啊!真是好事多磨,本来想请大家欣赏《送别》的乐曲,就是那首——长亭外,古道边……”我边说边哼唱了起来……学生的小眼睛入神地盯着我,台下的老师专注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是我并不优美的歌声、灵机一动的做法打动了大家,起到了引入情境的效果。万事开头难,这一关闯过之后,我镇定多了,如期上完了这节课。
课后,我依旧忐忑不安,甚至为课中没有如期响起音乐而遗憾。但听到与会老师、专家、
教授谈及此细节时,都给予肯定的态度,我放心了,甚至为此而高兴。大家一致认为,这很能反映一个老师的教学机智,是一个无法预设的环节,但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精彩。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大家说,要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不行。这也是我的一点感受,愿以此小例与大家共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