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
    大学之道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篇文章。本篇课文节选自礼记·大学,围绕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那么,强调的是“修身为本〞。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之道课文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语文教案
  【素养目标】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
  4.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根底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从中知道了为人父母要以身作那么,言而有信,真诚待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以更加理性的目光来学习曾子的另外一篇著作大学之道。
  二、文化常识
  1.了解曾子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珍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开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2.曾子轶事
  啮指痛心
  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突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
  3.了解曾子思想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 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人为贵
  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开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4.了解大学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核心思想:明一德(专一),惟格一物,通过日新月异的努力,到达至善至美。
  5.解题
  明确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那么。
  三、诵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本末(mò)壹(yī)
  (二)诵读指导。
  (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例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那么。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彰明〞,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