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解析版_百度文 ...
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要”“贼”二字及次常用字“齐”“忍”。
2.翻译重点句子。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深),虑而后能得(收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先王有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恻隐(怜悯)之心;非所以内(通“纳”,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萌芽)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通“燃”,燃烧),泉之始达(流通)。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5.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