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
北京城有一条了不起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城市整体布局的基准,也是见证老北京文明并展现新北京发展的脉络。我认为中轴线的“中”字很有讲究,“中”在方位里指的是居于中心,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里,“中”这个字包含了很多的意义,儒家推崇“中庸”,古人讲究“中正”“中和”,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字表现的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代表了突出的核心的地位。中轴线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了这个“中”字。老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稍微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的布局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中轴线纵贯全城,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全长7.8千米。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开始于金代,到了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是依据儒家传统和《周礼•考工
记》提出的建城原则建设的。《周礼•考工记》篇中这样规定周代都城的形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也就是说,匠人规划和营建都城,都城的规模是九里见方的正方形,每面开有三个城门,城内南北和东西道路各有九条街道,每条街道的宽度为九轨(轨宽为8尺)。城内帝王的祖庙(即太庙)在左边居东,社稷坛在右边居西,朝廷在前(即南部),商市即市场居后(即北部),王朝宫室居正中心。就是我们说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北京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在世界上的其他首都城市,也有著名的城市轴线,比如法国巴黎、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巴黎城市轴线由东向西延伸,功能不断拓展,形成串联模式。从卢浮宫到德方斯巨门,长达8km。美国华盛顿城市轴线 ,由美国国会大厦向西的轴线和由白宫向南的轴线,两条轴线都是典型的纪念轴线,这两条轴线的一端分别是国会大厦和白宫,另一端分别是美国总统林肯和杰裴逊的纪念堂,两条轴线的交叉处则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纪念碑。巴西利亚是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整个城市的规划是按照“飞鸟型”设计的,在主轴上布置政府机构建筑,其中心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城市心脏的4层大平台(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
共中心),东西向的行政发展轴长约8.8km,南北向的居住发展轴长约13.5km。整个平面结构类似飞鸟形状。但是没有哪个城市的轴线能像北京的中轴线这样蕴含丰富的内容和意义。所以很多人把这条中轴线叫做“北京城的生命线”、“北京城的脊梁”。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轴线指的是永定门到钟楼、鼓楼的距离,指从金、元、明、清渐次发展形成的传统中轴线。而到了今天,中轴线向南延伸到南城的南苑,向北延伸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仰山”。从历史上的7.8公里延伸到了30多公里,将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化连接了起来。好,让我们先去梳理一下传统中轴线从南至北的脉络。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的近现代名人中,有两个人是和北京灵魂交融的,他们一个是著名作家老舍,一个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老舍先生用他的笔描绘出了最深刻和真实的老北京人的思想和生活,梁思成先生的一生则都在与北京这座伟大的城市对话。梁思成先生对北京的理解是透彻的,正如他对中轴线的描绘,能够深入本质,并且形象生动。在这里,我将给大家讲一段梁思成先生对中轴线沿途建筑的描绘,因为我觉得没有哪一段文字会比它更能把中轴线的内涵表现得如此生动,他说:“我们可以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
前百余米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做了前卫。但这还只是一个序幕。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民国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的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这个当时曾经为封建帝王据为己有的禁地,今天是多么恰当的回到人民手里,成为人民自己的广场!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再往北,又“奇峰突起”的立着景山做了宫城背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门和德胜门。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的确,这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中轴线是一条建筑艺术的轴线,也是一条文化内含丰富的轴线。
巨门在我们今天所走过的线路上,很多景点都与中轴线有联系,故宫宫殿是沿着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景山位于中轴线上,曾经是老北京城的制高点,站到景山上的万春亭可以北看钟鼓楼,南看故宫,是俯瞰中轴线很好的视野点。长安街作为横贯北京城东西的轴线与中轴线在天安门前十字相交,国家的标志性中心从紫禁城南移到天安门广场。寓意着从“皇权至上”到“人民高于一切”。中轴线的东边有CBD,西边有金融街,东边有东单,西边有西单,东边有东四,西边有西四。鸟巢和水立方在中轴线两侧相互对称,中轴线的北延长线直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仰山”,寓意着北京城中轴线最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奥林匹克公园里的龙行水系盘旋在新延伸的中轴线的东侧,而什刹海、北海、中海、南海形成的水龙,则盘旋在中轴线的西侧。整个北京城因着这条中轴线而变得丰富鲜活。
从城市空间格局上,中轴线形成了整个北京旧城的脊梁,是北京旧城城市规划的起始线和基准线,整个城市依它而展开。这条中轴线是南北方向的,源于地处北半球和面南而王的传统思想。至于与子午线之间存在一个向东北方向偏离2度十几分的夹角,究其原因,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依托这条中轴线,其两翼的对称十分突出。这种对称不仅仅在于建筑布局,连这些建筑的名称都是对称的。如外城的左安门与右安门、东便门与西便门、内城的崇文门与宣武门、东直门与西直门、大清门里千步廊的文东武西、宫廷广场上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皇城中的左祖与右社、紫禁城中的东华门与西华门、文华殿与武英殿、
东六宫与西六宫、御花园中的万春亭与千秋亭等。外城的天坛与先农坛也是对称的,只是体量略有大小罢了。实际上,整个老北京城的城市肌理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均衡布局的,表现在城墙、城门、街道、里坊甚至主要坛庙等各个方面。在这条中轴线的南北方向上,主要建筑由于规制和具体功能的不同,造成了体量、形态上的差异,加上过渡单元的存在,形成高低、远近、轻重、浓淡的起伏,一如梁思成先生的描述,它像诗,像乐,又像画,以至形成无穷的魅力。
中轴线和新延伸的中轴线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央部分是古城区,即北二环的钟鼓楼到南二环的永定门,对于传统的中轴线而言,这部分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南边是永定门到南苑,南边主要为工业区;北边是从北二环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奥林匹克区域和元城墙遗址到北二环两个部分,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这一部分的区域成为新兴的经济商业圈。另外,北京城市发展提出了“一线带两翼”的发展方向,一线就是中轴线,包括向南延伸和向北延伸的部分。两翼,指的是西边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东边的CBD商务区。未来的中轴线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历史是长河,文化在流变。随着时代的推进,北京城中轴线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有
形态上的,也有文化内涵及功能上的。要强调指出的是,从总体上说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是局部的,内涵以及功能上的变化是传承发展的。而这正是北京城中轴线历久弥新、能长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