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同里详细介绍
走进同里,走进她朗朗的天和古老的街市,走过那条川流不息的河水和青瓦白墙的沉寂,你会感觉到同里是美丽的,是富于诱惑的。同里的美丽来自“小河穿市过,人家尽枕河”江南水乡独特的情趣。同里的诱惑来自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充满着幽谧的水乡气息。同里的一切,无论是石桥窄巷,细砖旧瓦,幽深冷清的石板路,还是那古朴的民居,水道两岸的垂柳,巷中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那么的淳美,淳美得犹如一首古诗,美得清幽,美得朗静,美得精巧,美得寂寞,更美得令人心醉。同里,那是个令你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同里,永远的梦里水乡!
同里简介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隶属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紧靠市府所在地,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中国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全镇总面积为133.1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镇外四面环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闻名于海内外,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厚重历史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江南古镇 主要景观及特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1、名人多。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3人。同里镇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
2、明清建筑多。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退思园)、“二堂”(嘉荫堂、崇本堂)、“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3、水、桥多。镇上有各朝代的古桥四十多座,有南宋诗人叶茵建造的思本桥,元代的高观桥等。
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同里也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历时两年建成此园。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内宅建有十楼十底南北两幢楼,以园主字号名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回廊贯通,南北一式落地长窗,五楼屋底挂落栏槛,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又为主仆上下时避让。畹芗楼下另设下房数间,供侍者居用。内宅为园主居住及藏宝重地,因此内宅两侧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以防火防盗。砖木结构的封火门,据说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仅此两扇尚属原物,其馀都为近世复制。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
庭中旱船,前舱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船头面对“云烟锁钥”月洞门,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隐去船尾,俨然一艘待航的客船。旱船又与南北两侧的坐春望月楼、揽胜阁、迎宾居、岁寒居等厅楼建筑相形错落,平添美感。江南古典园林中,石船、石舫极其多见,从中略可窥见水乡人家对水、对船,有着特殊的依恋情结。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楼之东侧一隅为揽胜阁。
揽胜阁是一座不规则五角形楼阁,与坐春望月楼相通。此楼设计因地制宜,居高临下,可
一揽东园佳境,这在江南宅第园林中独树一帜。揽胜阁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园中景。
与坐春望月楼相对的有迎宾居、岁寒居,园主当年曾于此以文会友,陶冶性情。岁寒居宜于冬日赏景,风雪之时,三五好友围炉品茗。透过居室花窗,可见潇洒清幽的腊梅,挺拔坚毅的苍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岁寒三友图”,从中亦能悟得雪压青松之韵,听得翠竹敲窗之音,静中有动,声情并茂。
岁寒居正背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月洞门,引游人从中入东园赏景,“退闲小筑”四字为同里书画家徐穆如所题,月洞门上“云烟锁钥”四字虽已见模糊,但月洞门内却别有一番靓丽的天地。
由曲廊往南是闹红一舸。退思园中,闹红一舸最富动感。它由石舸突兀池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人站船头,却有小舟荡湖之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舷侧水面,行云倒影浮动,恍若舟已启航,别有情趣。石舸之四周,原植有荷花及菰蒲,夏秋季节,清风徐徐,绿云摇摇。荷池中游鱼似通人性,稍稍击掌。便成结队而去,妙趣无比。
退思草堂古朴素雅,稳重气派,点明了园之主题。堂之北点缀建筑小品,堂之南的露台面临荷池,站立露台可环顾全园。沿曲径南行,至菰雨生凉轩。此轩又有一绝,轩底原有三条水道,荷池碧水循环其间。故轩内阴湿凉爽,每逢盛夏酷暑,于此剖瓜赏荷,热渴尽消。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天桥,视野豁然开朗。
天桥,上为桥,下为廊,模似阿房宫复道。横空出世,飞越山巅,连接菰雨生凉轩,与辛台为一体。天桥前后贯通,八面来风,炎热酷暑时,到这里消暑纳凉,神清气爽。
天秋满,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见绚丽多姿。若风清月明之夜,于此品茗赏花,更是心怡神往,真乃“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
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可见小小退思园已跃出国门,走向世界。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
的经典之作。园林学家陈从周称退思园为“贴水园”,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退思园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联接同里渊源流长的历史,给人以遐想和启迪。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嘉荫堂
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初年,有四进,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
嘉荫堂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该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组透雕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
衍庆楼即内宅堂楼。可见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下枋一块玉中心刻有“福禄寿”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移步衍庆楼内,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名人轶事木雕,历历在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位于衍庆楼西北隅还有一座“水秀阁”,小阁临水而筑,小巧玲珑。置身其中,近可闻风声、水声、鸟叫声,远可观小桥驳岸,老树苍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崇本堂
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的话,
那么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每一位游人赞叹不已。
崇本堂的主人叫钱幼琴,同里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后翻建而成。整个建筑体沿中轴线向纵深发展,共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该堂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
崇本堂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它的各种雕刻。走庭院,只见叠有湖石花台的小院里,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门楼上方设置了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刻有夔龙细纹,下面是花岗岩制作的条石门槛,中置“黄狼箱”活络门闩,“一块玉”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蹭的“包袱巾”上刻着宝相花,里面还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的深浮雕。门楼的字牌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画,字牌上端庄有力地写着“崇德思本”四个朋字。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亦是宅第主人崇尚的为人之道。砖雕正脊还有一幅“望子成龙”图,上面人欢鱼跃,使人浮想联翩。
崇本堂自正厅至内宅堂楼共三进,里面有木雕100多幅,内容各不相同,画面简洁明快,构图生动活泼,刀法圆转娴熟,令观赏者拍手叫绝。正厅居中置六扇长窗,左右设半窗,
长窗裙板上除刻有“花卉博古”图外,中间两扇长窗的裙板上,右面刻有象征宝贵平安的牡丹和瓶子,左面刻着寄意招财进宝的聚宝盆。所有长短窗的腰板上则刻着全套《西厢记》的故事,从张生游殿到十里长亭送别,共有14幅之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