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近年来,爱国主义热情在青年学生体中持续升温,因此,引导青年学生以理性的方式爱国,事关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中国崛起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理性爱国的内涵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学生血气方刚,热情执着,爱国之心尤切。但是,如果爱国的方式不理性,不是理性地去爱,这样的爱国很难说得上是真正的、切实的爱国。所谓理性之爱,具体来说,是要负责任的,是要合规律的,是要达目的的。有责任意识,这样的爱才深刻; 能合乎规律,这样的爱才科学; 有助于达成目的,这样的爱才有效。简言之,深刻、科学、有效,是为理性爱国。
1. 理性之爱是负责任之爱
爱国意味着要承担起必要的责任,绝不能为所欲为。爱国要承担责任,不仅是作为国家公民应当自觉履行责任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的,而且是爱国者在表达爱国诉求时应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高度负责的自觉意识。具备这样的责任意识,就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言行审慎而理智; 但凡缺乏责任意识者,很容易受亢奋的情绪所支配,做出种种不合情理的事,即使产生了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也惯于借用爱国的名义来自我合理化,拒不反思和负责。所以,强调理性爱国,就是强调这种爱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感。爱国,
不是发泄情绪,而是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负责任的爱国除了有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外,还包括现实的责任能力。即爱国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的边界。爱国主义在国人心目中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乃国人的价值共识。但是,究竟应以什么方式来爱国,则取决于每个个体的现实的责任能力,取决于每个个体的理性把握,不能强求一律。否则,将会产生种种流弊,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总之,无论是从自觉的责任意识还是从现实的责任能力的角度来讲,爱国都离不开理性的指导作用。理性使得爱国之情深刻深厚。
2. 理性之爱是合规律之爱
理性爱国是以理性为指导,人们对热爱国家的朴素感情进行理性反思,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感情与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规律性认识相结合,而形成的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爱国思想与行为。非理性的爱国虽然也是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但它往往只是站在个人的冲动和激情上,在行为上多表现为偏激、盲目和浮躁,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合乎国家发展的规律,甚至还有可能走向反面。这即是说,合乎客观规律的爱国才是值得追求的爱国方式。而要认识和掌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发扬理性精神。当前中国之所以坚决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不仅仅是向国际社会解疑释惑,消除可能的猜忌和敌意,争取建设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走和平崛起之路是中国自身的国情所决定的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民众才可能把思想、意识、言论、行动自觉地调整,以配合和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由此,凡顺应和平崛起的客观规律的行为才可说是科学的爱国。
3. 理性之爱是达目的之爱
爱国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表态度、发泄情绪,而是要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实际目的。要维护好国家的利益,就不能意气用事,必须依赖于深思熟虑和审慎行事,这才是理性的爱国。对于爱国者来说,真正实现爱国的实际目的,须有大局观和整体观。只有具备全局意识,才可以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当前国家利益之所在,不必为一些琐碎的事而冲动,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国家在复杂局势下所制定的政策、采取的行动。具备了全局意识,就知道爱国行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均以国家利益为依归,所以强硬是爱国,有时候容忍也未尝不是爱国之举,只要它符合国家利益。理性的思维方式,就是能区分开手段和目的、区分成本和收益、权宜之计和长远目标。这样才不至于在开展爱国行动时颠倒、混淆手段和目的,丧失理智。因此,一味地主张对外强硬,不足以达到爱国的目的; 一味地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没有灵活性,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对国家有利。
爱国要达目的,还内涵着务实的态度和作风。爱国,当然要尽可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尊严,但要注意到,利益不是蝇头小利,尊严不是面子虚荣。为争蝇头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把求面子上的好看当成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大动干戈,其实都是得不偿失,皆非理智的务实态度,说不上是真爱国。
二、理性爱国的基本原则
什么然而生
1. 独立思考原则
理性爱国,首要的是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独立思考,是理性精神的一个基本原则。爱国主义在中国社会有很高的道德性、正义性,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尽管如此,爱国者在表达爱国情怀时仍然不能放弃独立思考的原则。这是因为,唯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爱国才能成为个体的、独立的、自觉的选择; 唯其为独立的、自觉的选择,才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会因盲听、盲信、盲从而陷入体性的非理性爱国迷狂之中。爱国名义下的体行动,发动起来看似堂皇而激烈,但极容易发展为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的道德法律秩序,挑战文明底线。鲁迅曾经犀利地批判过诸如此类的“体性的爱国的自大”,他说: “胜了,我是一中的人,自然也胜了; 若败了时,一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吃亏: 大凡聚众滋事,多具这种心态。”
①近几年来,中国在2008 年奥运会火炬传递、钓鱼岛主权争议等问题上接连与一些国家发生纠纷,国内爆发过数起有针对性的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