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7)--少阳篇笔记四逆散、柴芍枳甘汤、胆...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7)--少阳篇笔记四逆散、柴芍枳甘汤、胆结石、温胆汤
讲义第61~62页。彭子益对中医有另一套解释系统,他认为胆经相火不降,三焦经的相火就升不上去。因此产生柴胡症。
相火是相对于君火的存在。心火为君火,其他为相火。肾阳跟心阳同类,肾阳是君火、相火?至今未有定论。
经络分阴阳,阴经向上而阳经向下,故足少阳胆经应该向下,彭子益认为柴胡汤的目的是要让三焦之气上升,但三焦之气上升并不意味着三焦经要下降。
这个看法是有意义的,在后面的条文会看到很多「胆气不降」之类的论述。所以我们自己感觉柴胡汤清三焦是往上面清的,不是往下面掉。
彭子益认为少阳无腑症只有经症。古代医书看不到胆结石的相关记载,可能跟古代没有这么精确的解剖学有关。现在确有胆结石、胆囊瘜肉之类的病,柴胡系的药都可以处理得不错。像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就是处理胆腑的方子,所以少阳也是有腑症的。
讲义第六十二页:刘渡舟认为柴胡可以调整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气机的出入升降就是人体讯息传递,柴胡剂的确比较擅长处理人体消化轴的讯息传递。
柴胡剂时常混同其他经的辨证点。所以在太阳篇、阳明篇都会发现掺杂柴胡症出现。所以少阳篇就显得很不是张仲景的风格。
【10.1】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口苦、咽干:这条辨证点除了口苦之外,真的很不好用。如果是上午口苦,那是少阳没错,但如果是口苦喉咙干,阳明症更会。阳明高烧时口苦喉咙干的感觉更强烈。
目眩:少阳区块关系人体的淋巴,跟平衡中枢很有关系,当淋巴不干净时人的平衡感会丧失。但苓桂朮甘汤、泽漆汤、真武汤都有晕眩的症状,所以目眩不是好用的辨证点。少阳的重要辨证点如往来寒热、胸胁满其他篇章被用掉了,剩下的口苦,咽干,目眩好像就成为残渣。
仲景医术跟黄帝内经的关系究竟如何?关于仲景的六经辨证到底是什么东西,至今学术界有四十几种定义。
赵开美《伤寒论》中并未收入〈伤寒例〉。故有认为出自《黄帝内经.热论》的〈伤寒例〉是后人补入,非仲景放进去的。
太阳、少阴等篇的提纲比较能概括「那一经」的状况,少阳提纲是六经当中最差的。因为少阳经症几乎都伴随其他经症出现,少阳就变得没有明显的特征。
口苦对少阳辨证的意义:各种急、慢性肝炎十之七八都有口苦的现象。胆结石、或其他胆腑疾病会不会口苦我也不晓得。
【10.2】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两耳无所闻:少阳病的人可能会有听觉上的问题如耳鸣等。但可能性不高。中耳积水、耳朵流脓等问题用柴胡汤当主轴搭配其他方剂都很好用,肾脏太虚听不到那又另外算。所以耳朵的病从少阳去治是可以的,但是「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的出现率还不如「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目赤:少阳病发生「目赤」的现象是有可能的,有红丝从外面往里面跑,但反过来说,结膜炎、角膜炎算什么?或者眼白发炎,说不定是麻杏甘石汤,因为眼白属肺。眼睛发炎也
可能是肝火旺,或葛根芩连汤的太阳经感冒导致眼睛发红。眼睛痛的特效方;苓桂朮甘汤加车前子。或者眼睛发炎、眼睛红我们反而要看是不是他的肝太寒,肝有阴实把热性都逼到外面,所以要用吴茱萸汤把肝阴实破掉,热性才收得回去。
胸中满而烦者:少阳可能会有。但杂病的胸痹有更多胸口闷的例子。桂枝汤去芍药也治胸口闷,发烦的可能是上焦火太旺,栀子汤症、朱鸟汤症都是。
所以这一条可能要把几个症状加起来看。可能还要加上第一条,全部症状齐全时才可以归类为少阳病。可是似乎不太容易看到。
一千八百多年来中国人的体质改变,影响到仲景书的很多辨证点今天已经不太容易看到了。汉朝的人可能偏阴虚,常走路、晒太阳,所以身体偏热,热而营养不足的阴虚体质疾病反应在仲景书中很常见,但现在的人就比较少见阴虚体质。所以少阴篇对现代人就比较重要,而少阳篇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可吐下:此人在得太阳病、或阳明病、或太阴病时,身体因为不够扎实不足以抵挡疾病,病邪渗透到少阳缝隙中,疾病脱逸出原有的位置,用吐法也无法吐干净。仲景用吐法
是当胸口、上焦有寒实之邪时用吐法将他抽掉,可是少阳区块的邪气是在比较外面的膜网系统,不在吐得到的地方。用下法是要把肠胃道拔干净,必须邪气扎扎实实在大肠、阳明区块。汗法是从营卫之间的水道把邪气逼出去,之所以会病在少阳就是因为营卫无法抵挡病邪,你在水管里面打也没用。少阳区块的病邪,用通利三焦的五苓散好不好?但五苓散动到的三焦偏三焦水道;跟少阳的三焦偏腠理膜网的三焦,两者有点不同。
所以少阳要用「和解法」处理病邪,就好像把病邪都拉进来全部磨碎。但是喝了柴胡汤发汗的还是有,柴胡汤作用的结果不太明确,有时候是病邪被赶到无路可走,最后从太阳区块出去。所以不必太在意「和解」法字面上的意义,只是说明少阳比较没有排出病毒的反应,但是像三阴经的病也比较没有排病毒的反应,勉强只有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尿解,但理中汤、四逆汤就没有。
吐下则悸而惊:吐下之后如果上焦虚会心悸,心阴虚、心阳虚都会心悸,用吐法就会伤到上焦阳气。但是「惊」,会牵扯到另一层次的问题,我们想在谈到柴胡龙骨牡蛎汤时正式谈。
「惊」好像是身体上面有一个伤痕,中医都把它看成是有痰,这是确实的,不论癫痫、小
儿惊风,或者柴胡龙骨牡蛎汤症或温胆汤症都可以从去痰这件事将这种情绪反应得到改善。而去痰的最主要的是去少阳区块的痰。代表方剂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可是西医会认为这是精神创伤,半梦半醒时被电话吵醒,最容易得到柴胡龙骨牡蛎汤症。身体会记得某种特别的刺激,这种刺激反复出现,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少阳区块的特征就是痰饮,所以要用柴胡、半夏去处理卡在身上的死水。当少阳误治(吐下)时会把这坨死水拉到不该去的地方,就会形成中医世界的「惊症」,一点小刺激就吓得不得了。
少阳的重点是不可吐下、不可汗,但初学者对少阳不够敏锐,常常会误治。例如吃了葛根汤仍没治好,有可能还有少阳没打干净。但下法、吐法今天我们都尽量避免,台湾人多水毒体质,很少承气汤症。
这个条文似乎不太好用,但也有一点点用,例如三叉神经痛连到眼眶、眼睛红,这是少阳区块,用柴胡汤做基本方,加一点驱风药就可以处理。
【10.3】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讝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少阳常掺杂太阳,看诊开药时即使看到头痛发烧,也不能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用桂枝汤处理,仲景是很龟毛的人,不喜欢人养成开药的习惯,否则医术很难进步。这一条会让很多老手翻船。看起来是太阳、看起来是阳明,但必须把脉才能作最后确认。发热头痛,但脉是弦的,可能病邪已经从太阳脱逸到少阳,那就要多问一下已没有口苦、咽干等?就算没有其他少阳证,通常还是从小柴胡汤开起。因为小柴胡汤开表的效果可以代替蛮大部分的太阳开表药。如果沾到阳明区块,用小柴胡汤也可以清热、通大便。尤其用足半斤柴胡的汉朝剂量的小柴胡汤,解热开表效果都很好。
走的结构
【10.4】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是标准的少阳症。其中「脉沉弦」是相对于太阳而言的。
【10.5】 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气上逆:未必是咳嗽。少阳不会拿咳嗽当主症。可能是恶心、气往上冲。柴胡汤本来就会恶心,故此辨证点跟小柴胡汤没有很多差异。
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是少阳区块不通所以胆经的气降不下来?还是,因为少阳区块的气要汇聚成胸中大气,所以这胸中大气降不下来?若是胸中大气降不下来是右胁痛,上来的气不通是左胁痛(左升右降)。治左胁痛以柴胡为主,治右胁痛以枳实为主。
若用「胁下痛,甚则呕逆」来定义这个方剂,比较没有用,因为此方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此方写在〈少阳篇〉是桂林本独有的条文,宋本是写在〈少阴篇〉,少阴病手脚冰冷,要用四逆散,把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磨粉,再依症状加药。四逆散每次吃五、六公克。
宋本这一条放在桂本来看好像宋本是错的,因为少阴病手脚冰冷为什么要用柴胡剂?桂本的四逆散是甘草、干姜、附子、人参打成粉再加其他药,怎么看都是宋本的错,所以这味药混到〈少阴篇〉,恐怕是错简。
可是,桂本出土之前宋本是圣经,临床医家会尽量为它合理化,而且也果真在病人中到
四逆散症,就是肝胆之气郁结的人,四逆散是散剂,这个剂量是属于疏肝的剂量,一个人肝气郁结、身体气机不通畅,可能是阳气闷在身体中间不能传到四肢,特征是脉弦、有里热,舌苔黄、心烦,身体内部的热气向外输布的管道塞住了,手脚冰冷,里面在闷烧,临床上用四逆散果然有效,大家就替少阴的四逆散这一条到合理化的出路。
宋本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