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结构【神外专题】大脑中央核心区的显微解剖
导语
大脑中央核心区概念最早由巴西圣保罗大学解剖大师Ribas GC提出,但该区域由于位置深在,实施手术操作难度极大,而且对该区域的显微解剖及功能并不十分清楚。既往研究显示,大脑中央核由相关脑区的皮层下灰质和高度复杂的白质纤维组成。在运动、感觉、情感、内分泌和认知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大脑中央核心区的精细分区和手术方式了解甚少,这为临床手术操作带来一定挑战。
为了解大脑中央核心区的显微解剖和功能,韩国仁济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Choi CY教授团队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Rhoton教授团队在已有组织学、解剖学和影像学基础上,结合2D、3D及纤维束成像技术,清晰展现大脑的这些深在复杂结构,对理解临床和指导手术意义重大。
本期神外专题,我们将主要介绍这两个团队对大脑中央核心区的概念、显微解剖、精细分区和手术入路等研究进行总结,也为更好理解这一区域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提供参考。
神外资讯主编:陈衔城
本期责任编辑:李信晓、徐涛
∙
大脑核心区纤维束解剖视频
Ⅰ 大脑中央核心区概念及显微解剖
【REF:Choi CY, Han SR, Yee GT, Lee CH.Central core of the cerebrum. J Neurosurg. 2011 Feb;114(2):463-9. doi: 10.3171/2010.9.JNS10530. Epub 2010 Oct 29.】
大脑深部核心区域由许多皮层下灰质和高度复杂的白质纤维束构成,该区域在运动、感觉、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中央核心区的概念对更好的理解该区域的手术有很大帮助。韩国仁济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Choi CY教授团队通过对四侧人脑半球进行显微解剖,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1年2月的《J Neurosurg》上。
1、大脑中央核心区概念
Choi CY教授团队指出,大脑半球中央核心区是指位于岛叶和中线之间的脑深部结构,包括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壳核、苍白球、内囊、尾状核、杏仁核、间脑、无名质区、穹隆、前连合、乳头丘脑束、缰核脚间束(后屈束)、丘脑脚、脑脚袢、丘脑束和豆核束。通过尾状核背外侧和岛叶环岛沟之间的大脑峡部与大脑半球的余部连接,胼胝体嘴部的白质纤维构成大脑峡额部的一部分。
2、大脑中央核心区显微解剖
大脑核心区纤维束解剖视频
(1)外侧面解剖
分离左侧半球额叶、顶叶及侧裂周围的颞盖,可见岛叶背侧部和环岛沟由上纵束环绕,这与深部的额-顶-颞盖皮层有关。额叶和颞叶止于近岛阈处的环岛沟,二者互不相连(图1A)。也可见到与深部岛叶皮层有关的最外囊、屏状核和外囊(图1B)。
分离上纵束、最外囊、屏状核、外囊、下额枕束、钩束和前连合。切除前连合向外侧延伸部分暴露壳核和视辐射的隐匿部分。可见到位于壳核周围的放射冠,包括丘脑脚。Meyer
袢位于近颞角尖处,呈弧形(图1C)。分离壳核和丘脑脚暴露毯部、尾状核、杏仁核、终纹、苍白球、丘脑和内囊。内囊将豆状核从尾状核和丘脑分开,终纹起自杏仁核,在丘脑和尾状核之间走行(图1D)。切除苍白球,可见脑脚袢,穿过无名质区到达隔区,呈弧形位于内囊外侧。脑脚袢位于前连合和苍白球下方,前穿质上方。尾状核头穿插于无名质区(图1E)。
图1. 左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央核心区外侧面的连续解剖,红、蓝曲线分别表示岛叶的上、下环岛沟。大脑上、下峡部分别与岛叶上、下环岛沟有关。A:去除长、短弓状纤维,额、顶
和颞盖皮层,可见上纵束环绕于岛周。额叶和颞叶止于近岛阈处的环岛沟,二者互不相连;B:切除岛叶皮层,可见最外囊腹侧部、屏状核和外囊背侧部;C:去除上纵束、最外囊、屏状核、外囊、下纵束、钩束和前连合,前连合刚好通过壳核基底的中下部,切除向外延展部。可见壳核周围的放射状纤维(放射冠),Meyer袢呈弧形,构成视放射的前束纤维;D:去除壳核和丘脑脚,暴露侧脑室壁,可见毯部、尾状核、杏仁核、终纹、苍白球、丘脑和内囊。内囊将豆状核通过尾状核和丘脑分开,终纹走行于丘脑和尾状核之间;E:切除苍白球和前连合,脑脚袢穿过无名质区到达隔区,呈弧形位于内囊外侧。脑脚袢位于前连合和苍白球下方,前穿质上方。尾状核头腹侧部穿插于无名质区。
(2) 内侧面解剖
分离胼胝体和透明隔,切除颞内侧包括海马和海马旁回,打开颞角和侧脑室房部。通过切除透明隔的视窗可见尾状核头部和尾状核体部。脉络膜带延续为脉络组织,形成三脑室顶。脉络组织联合脉络丛通过脉络裂从中间帆进入侧脑室。丘脑髓纹是沿室间孔走行入缰核的一小横行纤维,为间脑背侧面和内侧面的分界。下丘脑沟是室间孔到三脑室表面外侧裂导水管的一浅横沟,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腹侧部的分界(图2A)。切除胼胝体、脉络丛
组织和海马联合,显露中央核心区内侧面。尾状核沿侧脑室外上壁弧向下走行,间脑内侧面由丘脑髓纹、室间孔、前连合、终板、视交叉、缰连合、松果体、后连合、导水管、中脑被盖、乳头体和漏斗包绕。前、后连合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5mm(图2B)。
上面观,间脑背侧面由穹隆分为外侧区(侧脑室底)和内侧区(侧脑室顶),分别被室管膜和脉络组织覆盖。在外侧区,终纹连接隔区至杏仁核纤维,走行于丘脑和尾状核之间形成的沟(图2C)。下面观,尾状核的延伸部、终纹和穹隆呈弧形向下弯向颞角上壁。海马发出的纤维集中于海马的内侧,组成海马伞,然后海马伞行向背后方,逐渐与海马分开进而移行为穹隆脚,贴于胼胝体下方行向前并相互靠拢,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过对侧连接两侧海马,形成海马连合(穹隆连合),构成侧脑室内侧壁。过了海马连合后,两侧穹隆脚的纤维并行向前,构成穹窿体,再行向前下并分开形成穹窿柱,止于下丘脑乳头体。此外,尾状核头继续走行至尾状核尾,延续为杏仁核。注意鉴别丘脑枕、缰核和松果体。上、下丘分别向外延续为外侧和内侧膝状体(图2D)。
去除侧脑室和三脑室的室管膜层,可见间脑内侧面有横向的细纤维束构成。毯部环绕于侧脑室,通过外侧区到尾状核头,可见到近丘脑前极的丘脑前脚。前连合穹隆位于前连合到
隔区的前部,下丘脑沟上方的终纹比下方的更突出,它们于下丘脑背侧部、丘脑腹内侧部和中脑被盖走行。下丘脑沟下方的终纹稀疏,于下丘脑腹侧和中脑被盖走行。下丘脑灰质核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图2E)。
分离下丘脑外侧核、后连合穹隆和乳头丘脑束,这些纤维束是该区域的主要纤维束。在前连合上方,将穹隆分为较细长的前连合穹隆和较厚的后连合穹隆束。后连合穹隆延续至乳头体,通过髓纹连接丘脑前核、下丘脑和缰核。乳头体丘脑束是乳头体和丘脑前核之间的连接纤维(图2F)。后连合穹隆外侧,可见横行纹位于内囊纵行纹外侧。在大脑半球外侧面解剖中,可见到这些横行纹穿过无名质区延续至脑脚袢(图2G)。
去除丘脑核和乳头丘脑束,丘脑束纵行纹沿红核外侧走行。分离红核内侧,可见缰核脚间束连接缰核和脚间核(图2H)。去除丘脑束灰质明亮区后,可见位于内囊内侧的未定带,是一薄层的灰质结构(图2I)。未定带下方,豆核束斜纹从苍白球穿过内囊,到达红核前区,与豆状核袢汇合,构成脑脚袢的一部分(图2J)。在豆核束后下方,底丘脑核呈双凸形位于内囊内侧和黑质上方(图2K)。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