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祖国颂》简介
祖国颂》是以混声合唱、男女声领唱、重唱的大型合唱为主的段落,舞台上所展示的视觉形象是由电影来完成的。宽大的银幕上一组组俯视的镜头,展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这一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草原、矿山、工厂、城镇等辽阔的画面,伴以高昂激越的歌声,把观众的视线和情感引向一个深广开阔的空间,任想象力在这空间中驰骋。这种以虚代实的手法,使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都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实现对祖国建设成就的具体估价。电影的生命是真实。但在这里,它作为一种综合因素,服从艺术总体的要求,又发挥了它具有高度概括性、跳跃性和象征性的特点,为《祖国颂》这首大合唱增添了形象化的魅力。
《东方红》的主要特: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通过歌舞概括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同志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
《中国革命之歌》产生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六中全会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及时地从政治上、思想上回答并解决了若干带根本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历史间题。团结全国
人民,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此时此刻,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己任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光荣职责,在有关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团结一致,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工作,通过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手段,对近一百年来的革命历史进程作了史诗性的艺术概括,形象地告诉人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伟大祖国富强的康庄大道。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抒发了人民的情感;既使观众得到了艺术欣赏,又能从中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中国革命之歌》的主要特:第二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以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来衔接。音乐舞蹈史诗汇粹了我国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舞蹈,为我国的舞蹈艺术锦上添花。《中国革命之歌》第一次把众多的领袖人物艺术的再现在新中国的艺术舞台上,满足了人民的心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背景
    《祖国颂》是1957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庆祝建国八周年所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大型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主题歌。
歌颂祖国的歌曲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