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和人类卫生健康带来重大影响。我国经济已率先复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大亮点。由于受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转型、产业链价值链深度重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面临资产扩张放缓、净息差收窄幅度扩大、资产质量承压的现实挑战。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加大对重点产业(区域、项目)支持力度、加强战略管理与组织架构优化、顺应金融科技发展切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有效管控各类金融风险等多项举措积极应对挑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商业银行
2020年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贸易投资活动受到严重冲
击,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总
体保持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转型、产业链价值链深度重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面临资产扩张放缓、净息差收窄幅度扩大、资产质量承压的现实挑战,商业银行应当紧跟政策和市场变化,加强前瞻性、专业化研判,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一、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总体看,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发展将会呈现以下特征:
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面临不确定因素,疫苗进展将决定经济复苏进程。2020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北半球气温下降、天气转冷,全球疫情再次局部暴发。未来疫情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有长期化、常态化的迹象。新冠疫苗应用效力将是全面重启全球经济的关键。
全球经济疫后恢复,掣肘因素仍然较多。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全年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V型”走势,整体
上有望达到2019年的经济增量水平。但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发展掣肘因素显著增多,经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带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明显削弱了本已深受疫情冲击的国际经济贸易基础,可能会陷入“三低四高”(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以及高杠杆率、高失业率、高债务率、高贫富分化)的发展困境,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动能明显不足。
(二)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将会呈现以下特征:
1.中国经济引领全球经济复苏。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快速复苏。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的国家,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也可能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显著加快。中国将打造开放新高地,建设更具吸引力、包容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便利。持续优化全境营商环境,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2.宏观政策顺势回归但力度不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前期应对疫情冲击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也将逐步回归到常态。预计2021年宏观政策将是稳货币、宽财政的组合。
“十四五”开局之年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将有大量新建设项目规划及实
施,这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2021年将稳定宏观杠杆率,重点将稳住企业部门杠杆和居民部门杠杆水平。这就需要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以此来稳定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水平。预计财政赤字率将回落到3%左右,财政赤字额度大概在3.4万亿元左右,仍然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降准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鉴于2020年疫情期间信贷增速较快,央行下达全年规模新增目标预计20万亿元,强调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预计2021年信贷增速将企稳回落,存款派生速度相应有所下降。2021年中国经济将维持强有力的复苏态势,基本面乐观背景下,货币政策总基调预期回归常态。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预计2021年全面降准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投放流动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及制造业发展。
(三)宏观环境变化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仍拥有一系列战略机遇。
一是重大区域发展能级的提升将带来新机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重大区域不仅将成为全国内循环体系的重要节点枢纽,而且将通过产业链转移、升级、重构等方式更好、更快地实现内部均衡发展。随着重点区域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