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
中国地震局办公室
    411日,国家“十五”重大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在京通过验收。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地震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验收会议,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同志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总参测绘局等单位的1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报告,观看了项目建设专题片和项目远程演示,审阅了验收总报告、竣工报告、技术报告、试运行报告等相关文档,实地查验了国家前兆数据中心、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国家地震信息服务中心及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并对项目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专家组认为,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符合工程设计目标,工程建设质量与系统功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修济刚同志出席会议,修济刚副局长主持项目验收会并作总结讲话。
汽车360度全景影像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于20017月正式立项。20046月,项目初步设计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全面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22825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8211万元,地方投资60045万元。项目建设任务涉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部分周边国家,
由中国地震局负责实施,项目建设涉及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所属部分有关院所,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防震减灾工程。经过三年多的紧张施工,截止到2007年底,已按设计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经试运行至今,技术系统运行稳定,地震台站到区域中心,区域中心到国家中心已实现联网和实时数据传输,各类台网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符合验收条件。

    怎么发长视频建国以来,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地震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经过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的持续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地震观测台站和区域性地震观测台网,并实现了局部数字化观测。伴随新的观测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地震监测工作和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从技术上逐步走向全面数字化、实现全国网络数据实时传输。“十五”期间进行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正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实现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和技术系统全面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由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国数字测震台网、中国数字强震动
台网、中国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及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等六个分项目组成,项目设计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地震数据实时共享。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围绕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及科技创新体系,以全面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为主要目标,从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应用方面实现地震监测预报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全面提高我国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通过在大中城市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决策准、指挥有序、救援响应快的全国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同时利用项目产出的各类实时数据,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为公众提供地震信息服务。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项目完成了国家重力台网等5大观测台网、2个前兆台阵、1个国家地震前兆数据中心和31个省级前兆台网部的建设,共建设前兆台马桶堵了怎么疏通375个;中国数字测震台网项目完成了国家测震台网、区域测震台网、流动测震台网、火山台网、科学探测台阵和2个固定台阵的建设,建设测震台跑步机893,还对“九五”国家测震台站和首都圈测震台站进行了升级改造;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项目完成了固定强震动台站、地震动强度速报台站、专用台阵、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区域强震动数据中心、地震动强度速报中心等的建设,共建设
强震动台1154个。中国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项目完成了活断层工程技术系统和20个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的建设任务;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项目实施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场所的建设与改造,完成了国家、省级、现场流动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60个重点城市的地震应急决策反应系统的建设任务。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建成了全国行业卫星通信网,完成了国家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中心及全国709个地震信息服务子节点的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行业信息网络。

酸菜的各种做法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我国地震台站的密度,优化了网点布局,提升了我国地震监测能力,我国前兆、测震、强震台站的密度分别达到每万平方公里0.4个、0.88个、1.2个,监测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5%,地震速报时间从30杭州到普陀山分钟缩短到10分钟,地震监测的震级下限从4.5级改善到2.5级;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震前兆观测向密集化、综合化的现代观测模式发展,台网产出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提供更全面和丰富的地球背景物理场和化学场信息;项目的建成,大幅度增强了大城市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以及强震动流动观测能力,为政府应急反应决策、震害快速评估和震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的建成,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抗震设防标准制定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城市、重大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项目的建成,有力地提高了地震应急指挥的多级联动和应急信息的协同共享的能力,为各级政府进行抗震救灾指挥提供功能完善的指挥场所和各种必要的支撑平台;项目的建成,为防震减灾事业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搭建了现代化观测体系和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网络,项目产出的各类数据,可为公众提供全面翔实的地震信息服务。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项目的建成,为我国实现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和技术系统现代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防震减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建设成果,必将在提升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增强我国综合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效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