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草案)》的说明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草案)》的说明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09.11.11
【分 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
正文
 
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草案)》的说明
 
steam上好玩的游戏
——2009年6月24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上海市地震局局长张骏
 
去澳门需要什么手续oppox1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就《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 关于制定《办法(草案)》的必要性地震是一种分布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明确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法制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对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泡温泉的好处  从地震地质情况来看,上海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前沿,是明显的沉降区,覆盖层比较厚,对地震波具有放大效应;同时,上海又位于大华北地震块体的南缘,已探明多条断裂带。专家研究表明,本市存在可能发生五级左右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同时面临着邻近陆域和海域周期性中强以上地震的波及影响。根据上海及周边陆域、
海域的地震地质状况,本市已被国家列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从城市现状来看,本市地域空间比较小,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水陆空交通网络和通讯枢纽及生命线工程星罗棋布。一旦发生具有破坏力的地震,由此引发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将难以预计。如何结合城市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轻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损失程度,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市历来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为了落实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2001年底,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作了具体规定;实践中,本市越江隧道、特大桥梁、轨道交通、机场等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已经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超限高层的抗震设计进行专项论证和审核把关。
  为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在中国地震局的支持、指导下,本市不断加强各类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逐步形成由陆域和海域监测台网共同组成的地震监测体系。结合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特点,完成了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并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本市防震减灾各项措施为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全
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12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作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防震减灾法律制度,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防震减灾法》的新要求,对照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本市防震减灾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防震减灾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但是,本市目前缺乏统一的防震减灾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震减灾各种力量的整合。因此,制定本市防震减灾的地方性法规,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十分必要。
  二是本市抗震设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所确定的七度进行抗震设防。但是,本市中心城区大量建成年代较早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市郊大部分农村村民住宅,都不具备抵御七度地震灾害的能力,距离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六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
生活的各方面,不但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而且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全社会协调一致的减灾行动。目前,本市普遍存在防震意识淡薄的问题,全社会综合防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深入贯彻《防震减灾法》,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防震减灾管理制度,有必要从本市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市防震减灾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 《办法(草案)》起草情况和指导思想
  根据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列入了今年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年初以来,市地震局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办法(草案)》。在起草过程中,多次召开由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对国家和部分省市的防震减灾立法进行研究。《办法(草案)》形成后,市政府法制办又多次召集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与市地震局共同研究,并听取了市民防办、市财政局、部分区政府等有关单位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还专门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进行了沟通。经反复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办法(草案)》。
油烟机安装  针对本市防震减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办法(草案)》确立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 《办法(草案)》主要围绕如何落实法律有关地震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相关制度、措施,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将立法重点放在对地震灾害“防”和“减”的制度建设上。
  (二) 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建设工程,《办法(草案)》明确分类管理的原则,规定了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以适应其抗震设防的不同要求。
  (三) 防震减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办法(草案)》着力体现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原则。黄康乃馨花语
  三、 《办法(草案)》主要内容的说明
  (一) 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体制
  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为此,《办法(草案)》第三
条将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体制分四个层次作了明确:一是强调政府的统一领导。与《防震减灾法》关于“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的定位不同,《办法(草案)》明确了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对防震减灾的重大决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协调,对防震减灾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侧重于预防和减灾的立法指导思想,也符合本市目前防震减灾管理体制的现状。二是明确本市地震工作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多方面的重要职责。三是明确本市建设交通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职责。四是防震减灾工作涉及行政管理的多个方面,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因而《办法(草案)》对主要相关部门的协同管理职责也作了明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