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课后反思
今天,我有幸和二年级五班的孩子一起呈现了一堂《亡羊补牢》。下课后,我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意思。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我在导入时组织学生看图猜成语。顺势引出“寓言”,简单总结寓言特点之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寓言《亡羊补牢》。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入课题后,先写课题,之后结合字典解释理解“亡和牢”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课题的意思,教会了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方法。
二、多种方法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本节课,生字比较多,上课伊始结合字形演变过程识记了“亡和牢”,接着抓住多音字“圈”,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两个读音,然后分别解释每个读音所代表的意思,进而组织学生带着理解,在具体的词语语境中,读准字音。另外,“窟窿”、“街坊”都是轻声,先读准,在结合意思
理解词意。“街坊”还联系了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习词语的枯燥过程变得精彩纷呈。
三、充分朗读,练习说话,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但读起来却很有意思。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先自由朗读,再接读课文,再创设情境朗读街坊的劝说,进而分角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接着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养羊人第二次丢羊之后的做法,最后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讲了讲故事
的内容。学生充分朗读的过程中,学习了寓言故事以及道理,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学习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本节课,我旨在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以板书的形式呈现了学习寓言的步骤:解题意——读故事——悟道理——讲故事。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实现了课堂知识到课外的延伸。
不足之处:
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充分。每次提出问题时,我过于重视下一步教学过程的开展,并没有给孩子留有太多的思考时间,没有放手让孩子们去说,我引导的比较多。
亡羊补牢课文2、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有待改善,如果更加具体些会更好。
3、指导朗读环节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感情上的共鸣未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学无止境,希望自己扬长避短,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