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恒大绿地等房地产企业为什么纷纷进军金融业务?
万达、恒大、绿地等房地产企业为什么纷纷进军金融业务?
    本文预计将发表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6年第11期。原文题目《房地产企业转型金融业务的背景与模式解析》。近期,诸多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金融行业,相关新闻引起广泛热议。万达入股百年人寿、东营商业银行等,恒大在互联网金融、保险等金融板块都有动作,旗下寿险在A股掀起举牌之风,绿地则持有互联网金融平台绿地金服;而近期中国泛海收购美国最大的长期护理保险公司Genworth Financial,Inc,新华联控股则举牌了北京银行。
那么,房地产企业为何纷纷选择转型金融业务?当前有哪些转型金融业务的模式?房地产企业转型金融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风险?本文试图来解答以上问题。01 转型原因:行业遇增长瓶颈,金融带来机遇
(1)房地产行业面临增长天花板,房企盈利能力下滑。2015年至今,在持续的货币宽松、信贷增产、政策松动的强刺激下,房地产行业进入小周期上升阶段,市场交易行情持续复苏,房企资金链明显好转,收获了靓丽的成绩单。但是从长期来看,除一线城市和少数核心二线城市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大部分城仍然市面临库存积压、降价难销的困境,去库存依旧是未来长期主题。同时,天价地王频频出现,地价涨幅持续高于房价涨幅,房地产企业盈
利空间继续缩窄在所难免。
传统房地产企业面临销售规模增长的中长期瓶颈,依靠简单拿地、开发卖房的盈利模式将难以持续。从上市房企财务数据看,自2011年以来,房地产企业销售毛利率从接近40%的高位持续下降至28%,销售净利润率从16%下滑至不足10%,行业盈利空间持续被压缩。虽然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明显回暖,但多数房企增收不增利,2016年一季度行业销售净利率为9.68%,同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企盈利继续出现分化,四分之一的上市房企销售净利率高于10%,而另有四分之一的房企却已经为负值。
(2)部分房地产企业负债率高企,急需改善融资结构。
房地产企业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必然会导致高杠杆和负债率偏高,而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为债务融资(银行贷款、委托贷款、公司债等)。去年以来信贷政策宽松,银行贷款利率多次下调,房企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同时A股再融资渠道也在放宽,房企融资冲动强烈。2016年1-6月,上市房企发行公司债、企业债、超短融等信用债超过2500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代表房企发行公司债的票面利率普遍在3%-4%之间,较去年明显降低;2015年28家上市房企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超过1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又有20家房企定向增发700
多亿,另有25家房企正处于审批流程中,部分房企甚至连续推出定增方案,房企资金饥渴可见一斑。(注:10月底,上交所、深交所对房地产公司债券分类监管;同时,监管层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监管,房企内外现金流遭遇双杀。房企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增加,造成部分房企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持续升高,2015年达到76.64%,比2014年提高1.8个百分点。绿地控股、泛海控股等部分房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87%,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其负债以债券、银行贷款等为主。房企负债率高企,意味着企业偿债压力巨大,同时会影响企业后续再融资的安排,因而急需开拓融资渠道及创新融资模式。
(3)房地产与金融合作密切,金融创新浪潮带来发展机遇。
房地产行业与金融行业都是传统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二者合作广泛而密切,在国外的行业分类中,房地产行业直接被视为金融的一部分。一方面,房地产的资产属性使其成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抵押品和融资工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通过发债、IPO、定增等传统方式融资,同样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民营银行近几年,随着金融市场管制逐步放宽,金融创新尤其是直接融资渠道拓宽,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金融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阶段,也为房地产行业带来变革的机遇。以P2P、众筹等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融资方式,为房企将重资产的房子、土地转换为轻资产提供了便利。金融创新也在推动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不断发展,譬如ABS\MBS\CMBS、类REITs、公积金贷款证券化等产品开始涌现,这为房企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利于提高资产流动性。在“地产+金融+互联网”大融合的趋势下,部分房企借助金融创新力量,加速战略转型,目标成为产业金融集团或其他类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也变得顺理成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