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陕西
金融开放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李平女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摘要:作为内陆地区,陕西省在开放程度、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较我国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当前,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机遇和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要求下,陕西省应抓住机会,推动陕西省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打造陕西开放发展新高地。本文对陕西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陕西金融开放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积极把握国家发展政策机遇、推进金融改革开放;鼓励金融招商、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运用金融科技、助力金融开放;重视高端金融人才建设、充实金融开放专家库;注重金融风险防范、完善匹配开放型金融的监管体制建设。
关键词:金融开放;经济开放;制约因素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2020年度校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编号:20B05,陕西口岸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智库),编号:20KYJD0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
下秦岭北麓“农商文体旅”圈层融合与创新路径研究,编号:2020D041o
开放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建设规划的提出,开启了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篇章。2020年5月22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当前,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着眼点。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正式签署,更是持续提升了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加速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陕西省,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理位置,是我国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关键节点,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平原城市发展规划下也迎来了开放发展的新契机和强动力。在双循环格局下,陕西要成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再次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金融业的扩大开放与发展是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金融开放是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支撑
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命脉,金融业对外开放是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金融作为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和引导作用。易纲(2019)指出,金融开放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实体经济个性化、差异化
的金融服务需求。贾宪军(2019)通过实证分析了金融开放对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后指出,金融开放能够通过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优势、扩大岀口贸易规模、增加对国内总产出的贡献以及改善贸易竞争优势等多个方面,显著提升一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U条”,对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或业务范围都予以大幅放宽,进一步实现“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扩大开放决策部署原则。2020年12月8日,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在当前“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下,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优化金融改革开放布局,是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近年来,金融业已逐步成为支撑和促进陕西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金融业增加值为1702.35亿元,占当年陕西省GDP(25793.17亿元)比重的6.6%,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3.59%,有力支持了陕西实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陕西深化对外开放发展对陕西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
新要求,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和打造陕西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指引下,建设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促进陕西金融高水平开放发展已成共识且已付诸行动,从而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二、陕西省金融开放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_)基本现状
1.陕西金融发展整体水平不及沿海发达地区。易纲(2018)指出,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要求相比,我国金融业开放还有很大空间。陕西作为内陆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速度都较沿海地区缓慢。1995年以来,陕西省的金融业不断发展。从绝对数量来看,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资产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网点的布局也渐趋合理,截止到2019年末,陕西金融业总资产约6.1万亿元,位居西部地区前列。但从相对数量来看,陕西省在全国的排名仍与东部、中部一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社会融资规模(452
2.15亿元)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25.58万亿元)比重约1.77%,较当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省(29190亿元)仍有巨大差距。陕西省的金融机构体系仍以银行为主导,金融资产规模占同期全国金融资产规模(318.69万亿元)不到2%。
2.陕西跨境金融业务规模和增速保持较高。魏革军(2020)指出,陕西省跨境金融发展实现了积极突破。第一,跨境融资规模达到新高度。2019年,全省外债项下资金实际流入同比增长6
3.6%,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2020年1—5月,全省外债项下跨境资金收支规模同比增长35.7%;第二,跨境金融业务总量攀升新水平。继2019年全省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创历史新高,2020年一季度,陕西省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为13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6%;第三,跨境融资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一季度陕西省共办理企业外债签约登记29笔,同比增长7.40%o陕西跨境融资业务的发展为解决境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开了新渠道。
3.陕西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第一,外资金融机构驻陕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省内外资银行增至6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达到10家。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获批西部地区首家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格,2018年获批1.8亿美元QDH投资额度。第二,多项金融改革开放措施在陕西自贸区落地实施。陕西自贸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与“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分别于2018年6月和2019年4月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促成1.32万美元的首单应用区块链技术跨境直联支付业务成功落地。第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随着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通丝路”2018年正式上线运行,为小微企业和贫困农户等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搭建了一条便捷的“人民币网上丝绸之路”。2019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55.4%,2020年1一5月,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39.9%,2020年9月末,全省累计实现人民币跨境收付3412.84亿元,服务3083家企业,涉及1786家银行,辐射1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1253.95亿元,占全省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的36.74%o第四,跨境金融普惠覆盖面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党员一涉外企业”挂钩联系的“大走访”活动、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等多项举措,提升金融的普惠性。第五,跨境融资成本稳步降低。2019年1月一2020年4月,全省跨境融资成本平均低于同期国内人民币资金成本2~3个百分点。第六,跨境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着力加强“五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主要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跟踪监测,保障陕西省外汇市场良好秩序。
(二)制约因素分析
1.陕西对外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首先,陕西省外向型经济规模相对全国平均水平依然较小。中国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陕西省进出口总值2790.74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国(23.12万亿元人民币)的1.21%,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4.9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39%□其次,陕西利用外资水平有待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6月,陕西实际利用外资47.6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6.7%,且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不足1/3。再次,陕西外贸企业产品创新性不足,多处于产业链底端,不利于国际贸易合作。
2.非银行金融机构比重小且发展规模和速度亟待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灵活多样,在满足境内外企业与居民的多种实际金融需求中更显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陕西省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建成,但较银行金融机构而言,陕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网点数量与资产规模均较少,民营银行、再保险公司与金融租赁公司仍属空白。同时,外资银行仅有6家,具有保险外汇业务市场准入资格的保险公司仅有2家,这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陕西省金融的开放发展及外汇业务能力。
3.金融改革试点政策和措施及金融机构自主创新动力有待加强。从企业角度看,主要体现在部分试点
改革政策门槛高和试点政策运用企业数量占比不高,导致金融改革业务开展不利;从金融机构角度看,金融外汇便利化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银行要求企业反复提供材料和对“走出去”的内保外贷
业务存在“宁可不办,也不冒风险办理”的消极心理,跨境金融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较少,金融机构主动创新适应涉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不足。
4腐境金融服务跟不上'走出去”企业的步伐。首先,金融机构国际化布局不完善。截至2019年,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的98个分支机构、19个工作组以及8个代表处,多集中在俄罗斯、东南亚和西亚等成熟金融市场,在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相对缺乏,当地业务的办理受到诸多限制,不利于“走出去”企业持续发展;其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仍以传统业务为主,缺乏满足电建、交通承包等工程建设需求的避险工具和融资产品;再次,保险机构数量偏少且海外投资保险费率过高也不利于陕西省企业海外投资与发展。
5.金融外汇领域的潜在风险复杂而巨大。首先,贸易摩擦引致企业汇兑风险加大。比如企业反映开展原油进口业务时汇率波动带来汇兑损失。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较大,企业若主要使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对企业影响较大。其次,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受骗情况多发。主体利用陕西省内偏远民营中小企业对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不熟悉的弱点,诱骗其签订虚假外债合同,骗取中介费用,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再次,外汇复杂交易风险识别难度加大。一些企业尤其是集团类企业开展集贸易、融资、本外币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存在真实性难以核实、关联交易复杂、利益共同体多、循环构造隐藏系统性风险等问题。
三、“双循环”下促进陕西省金融开放发展的策略建议
(-)积极把握国家发展政策机遇、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2018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宣布并推动实施50余条具体开放措施,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并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2020年起,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放宽部分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2020年9月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齐发声,释放出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的强烈信号。我国将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推动金融业迈向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为基础的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在国家大力引导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的政策机遇下,在“双循环”发展大格局下,陕西省金融业应紧跟国家金融开放发展步伐,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对扩大多边贸易和投资带来的机遇,加快推动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各类创新业务,提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境内外客户的各类跨境金融需求,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立足西部大开发并借助陕西自贸区建设,构建与完善陕西省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提高陕西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陕西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打造陕西金融开放高地。
(二)鼓励金融招商、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一方面,鼓励和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跨境金融和外汇业务,增强银行机构金融业务的开放性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发挥金融机构招商优势,制定和出台相关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引导境内外各类
金融机构入驻陕西,推动尽快设立一家合资证券公司。与此同时,支持地方证券、保险、信托机构做大做强,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开办外汇自营业务、离岸金融业务、设立子公司、QDH等外向型金融牌照和业务资质。此外,多方联合培育和发展法律、会计、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及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等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提高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
(三)运用金融科技、助力金融开放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改变经营方式和优化业务流程。金融开放最直接的效应就是跨境资本的频繁流动,随之而来的是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反风险等。金融科技可以在金融业务领域发挥多元化服务功能,如风险防控和监督、授信、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及数字金融等。将金融科技运用在资金流动监管和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上,可以实时动态监控境内、线上线下的资金流动,及时发现进而提早防范风险。同时,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如跨境支付结算系统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助力金融开放。2020年8月31日,以“金融与科技”为主题的首届丝路(西安)前海园峰会在西安高新区成功举行。此次峰会是“前海模式”在内陆的复制推进,旨在助力陕西全力打造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集化的金融生态,推动陕西金融开放发展。
(四)重视高端金融人才建设、充实金融开放专家库
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作用,金融开放创新离不开高质量人才,打造高层次金融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是扩大金融服务业对
外开放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人才发展机制。给予金融人才相应的个税奖励和住房补助,为金融人才居住、通行及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服务陕西。其次,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依据陕西省金融开放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制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培养和提高现有人才的金融服务能力。据统计,2019年陕西自律机制累计组织各成员行开展跨境金融政策宣传与操作实务培训256场,培训16423人次,为陕西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遇。2020年12月16日“2020西安市人才高峰论坛”在西安如期举办,论坛围绕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时代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及“西安’追赶超越'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人才”三大主题,旨在构筑内陆金融人才开放合作新高地,为陕西省金融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五)
注重金融风险防范、完善匹配开放型金融的监管体制建设
金融开放发展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必须注重防范金融风险,以“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为框架,运用风险监测管理平台并落实雷霆反电诈攻坚战(云剑行动)工作方案,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完善监管体制。
首先,完善监管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其次,防范跨境资本流动性风险,运用价格型经济手段调节资本流动,规范市场秩序及合理价格机制,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再次,关注外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设立预警机制,及时化解问题。最后,紧扣具体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强化事中与事后监管,建立健全陕西金融创新业务反、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监管机制。同时,可通过举办跨境金融交易案例等大赛,将跨境金融业务办理中的风险防范要点通过外汇资财、本外币结算、内保外债等实务演练进行了解和掌握,提升跨境资本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结语
稳步有序扩大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着眼点。金融开放可促进改革发展与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是当前打造陕西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站在新时代的陕西省,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一带一路”的机遇和优势,立足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循环路径和战略基点,以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为目标,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对扩大多边贸易和投资带来的机遇,加快推动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各类创新业务,提升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境内外客户的各类跨境金融需求,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运用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构建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建设、建设高水平金融人才队伍并加快开放型金融的监管体制建设。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深
化陕西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优化金融改革开放布局,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开放通道,构建陕西金融开放新局面,打造陕西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陕西社会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宽犁、古孟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9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李颖科: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一届2017学术年汇优秀论文集[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
[3]白鹤祥:金融支持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考[J].西部金触,2017(8).
[4]魏革军:发展中的陕西金融[J].中国金融,2019(19):131-133.
⑸郭威、司孟慧:新中国70年金融开放的逻辑机理与经验启示:兼论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开放取向叨.世界经济研究,2019 (10):15-26.
民营银行[6]李学武:坚持金融外汇为民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金融外汇支持陕西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20(2):4-8.
[7]吴田、蒋海怡:陕西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2):31-32.
[8]叶辅靖、原倩:我国金融开放的历程、现状、经验和未来方向[J].宏观经济管理,2019(1):21-27.
[9]贾根良、何增平:金融开放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困局叮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5):66-77.
[10]姚云:“双循环”格局下资本市场风险化解[J]•中国金融,2020(17):35-36.
[11]陈雨露: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EB/OL].v/redianzhuanti/118742/4142474/ 4143017/4145203/index.html.
(责任编辑:张琼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