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银行业发展概况
2020-7-10
一、全球银行业基本情况
商业银行是提供货币存贷、收付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银行业的制度结构、运作模式和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金融体系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
随着金融管制的调整,全球金融体系正逐步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同时,资本市场发展带动的直接融资使商业银行传统的间接融资媒介角受到冲击,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由银行同业扩大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为适应多样化客户需求
和混业竞争要求,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传统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的同时,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理财、代理收付等中间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新领域。混业经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边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民营银行
(二)银 行业跨国兼并日益加剧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国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及资本全球配置需求的增长,商业银行进一步推行外向型扩张战略,采用跨国兼并收购等方式将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全球市场,使得银行业资本进一步集中,竞争日趋全球化。
(三)银行专业化程度加深,整体产业链效率提升
随着银行业电子化和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金融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银行业不断提高对市场细分、客户细分的重视度,并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业银行,如从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信用卡公司、房地产抵押贷款银行、小额贷款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银行、专业化结算业务银行、专业化金融产品分销商和专业化国际贸易融资银行等。同时,
综合性银行也更加注重专业化经营理念,一是注重客户细分、针对特定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二是注重产品和服务细分,推进自身业务专业化,或通过收购其他业务专业化银行的方式加强在专业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优势。商业银行借助创新金融工具、专业化风险管理手段以防范风险、降低资金需求和运营成本,通过适度提高资本杠杆以实现更高的资本回报和更快的规模扩张,对提升整个金融产业链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四)全球银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全球银行业监管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国际银行业的核心监管规则——“巴塞尔协议”亦不断完善深化。2006 年 10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巴塞尔协议 II,并于 2006 年底逐步开始实施。巴塞尔协议 II 在维持 8%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新规定,构建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三大支柱”。对于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巴塞尔协议 II 在考虑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基础上,对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并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此外,巴塞尔协议 II 亦提供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种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方法,以提高银行资本指标的风险敏感度,并进一步推动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全球各国纷纷反省各自金融体系监管问题,并关注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的监管协作和金融风险控制,以促进全球银行业进入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2010 年 9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 III。该改革方案主要涉及最低资本要求水平、对一级资本的定义以及过渡期安排,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上调资本金比率,以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巴塞尔协议 III 提高了对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要求,从而将增加银行的股权融资需求,并间接降低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补充附属资本的需求。
(五)2008 年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
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有着深远影响。首先,全球银行业去杠杆化趋势明显。杠杆率的降低使银行业的整体增长态势趋缓,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仍具备持续较快发展的条件。其次,全球银行业将更加注重审慎经营、强化监管以及防御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将逐渐要求商业银行拥有更充足的资本,并实施更广泛而严格的风险审查;商业银行自身风险识别、计量和限定的技术水平也须进一步提高。再次,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公司治理、内控与合规管理,重新审视
并强化公司治理功能。最后,一些大型国际商业银行将调整其战略思维,谨慎对待多元化、粗放式扩张,转而谋求独特竞争优势的构建,追求资产负债表平衡与稳健经营将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