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及练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及练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古文内容,今儿本栏目本店铺就为考生整理出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以及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
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解:
  (1)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2)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3)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4)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5)修:长,这里指身高。
  (6)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7)昳丽:光艳美丽。
  (8)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9)窥镜:照镜子。
  (10)孰:谁,什么。
  (11)与:和……比。
  (12)及:比得上
  (1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14)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5)若:如。
  (16)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17)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18)又:更。
  (19)寝:躺着。
  (20)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21)私:动词,偏爱。
  (22)诚知:确实知道。
  (23)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24)地:土地,疆域。
  (25)方:方圆。
  (26)宫妇:宫里的姬妾。
  (27)左右:身边的近臣。
  (28)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9)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0)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31)善:好。
  (32)乃:于是,就。
  (33)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34)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35)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36)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37)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3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3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4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41)而形貌昳(yì)丽:而,表并列关系。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讽谏”的意思是 。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 )
  (3)皆以美于徐公 ( ) 必以情 ( )
  (4)时时而间进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臣进谏,门庭若市( )
  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
  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
  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参考答案:略
  三、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能谤讥于市朝()
  (3)臣进谏,门庭若市()
  2、“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参考答案
  [1.(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2.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3.“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四、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3、从文中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
  4、“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3分)
  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3分)
  参考答案
  【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2、略 3、门庭若市;造句略。  4、受了邹忌的启发;“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五、文言文阅读(16分)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今齐地方千里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4、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2.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3.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4.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本文给各位考生分享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以及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考生一定要尽
快进行相关的背诵与了解,如果考生还想到更多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就请继续关注本店铺高考语文栏目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及练习题】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