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报告
资料搜集
1、齐威王生平名
齐威王姓田名因齐,齐桓公田午之子,战国时齐国国君。出生于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56年,因父桓公田午去世即位,至公元前319年,在位37年。
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薄冰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
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几段古老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上荒下嬉,内乱外患,国将不国的破败图。
可是后来齐国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威王十五年,魏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率兵直趋大梁,围魏救韩。次年在马陵大败魏军,史称:“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大军。魏王大恐,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战国策·齐策五》)。齐威王打垮魏国后,又对其他侵齐者个个击破。如二十五年和三十年两次联魏伐赵,杀赵将韩举。二十五年,乘燕文公之丧,夺取燕国十城。其他国家如宋、鲁、卫等也都一战即溃,纷纷“还齐侵地”(《史记·滑稽列传》)。
马陵战役后,魏王彻底屈服了。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为了讨好齐国,在徐州尊齐侯为王,齐国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是为“徐州相王”。此为齐国君主称王的开始。之后,秦、韩、赵、燕等才相继称王。
魏国屈服后,韩、赵、燕、宋、鲁、卫等国也都对齐畏敬顺从。史称;马陵战后,“韩破魏弱”,两国的国君都“北面而朝田齐”(《战国策·齐策一》)。韩君称王的次年,又和魏惠王一
起,会齐威王于平阿,求其认可。另外,赵君也到齐邑平陵朝会齐君。威王三十六年,约会燕、赵、楚的相国相会,各国也都前往。齐国代替了魏国的地位,称雄关东。
这时,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强大,曾多次打败韩魏,把势力伸向东方,成为齐国的强大敌手。一次,秦国借道韩魏,进攻齐国,齐军大败秦军,使秦王称臣谢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齐国雄霸的地位和声望。史称:“威王始以齐强天下”(《史记·六国年表》)。又称,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2、邹忌生平
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有关故事:威王上台几年,内忧外患不断,威王一筹莫展,只好把政权交给大臣去管,自己借酒浇愁,听听音乐,且特喜欢听琴。邹忌于是抱着琴去见威王,说要给他演奏,威王很高兴。邹忌摆好琴而不弹,却大谈琴理,从伏羲氏作琴谈起,直讲到周文王、周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海阔天空,吹得玄乎又玄。威王听得不耐烦,邹忌于是说,大王瞧我抱着琴空谈琴理而不弹奏,便有点不高兴,齐国人看着大王拥有齐国这张大琴,九年来没有弹过一回,因此很不高兴呢。齐王醒悟,于是任用邹忌为相,治理国家,为齐国的逐步强大做出很大的贡献。
3、刘向生平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沛县(今属江苏徐州)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刘向、刘歆父子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并强调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改善儒学的重要人物。
刘向在对《管子》、《晏子》、《韩非子》、《列子》、《子华子》以及《战国策》等著作进行了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认为它们皆有符合儒家经义的地方。
4、讽谏体
讽谏,古代的一种文体,指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别人。最早时期,
直言以劝正既是早期进谏活动的特点,也是谏字的本义。古籍对谏字的解释都是指以正直之言,毫无忌讳的劝教别人,至于进谏的对象则没有特别的规定,带有普遍性、相互性的特点。进入阶级、国家社会后,严尊卑贵贱之分和上下等级之别,进谏开始有了明确的对象,主要是指身份、地位低下者对高贵者的劝谏,尤其是指臣对君的劝谏。然而,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的尊严、威仪神圣不可侵犯,承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直言谏诤,不论进谏者是抱着怎样的赤诚之心,也往往遭到残酷的打击和迫害。
以柔顺为特征的讽谏,既是君主专制制度下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又是一门委婉的辩论说理艺术。进谏时为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说服力,我国古代臣民创造即以有故事情节,性格形象的喻体,潜移默化地使被谏者受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进谏的目的。
5、《战国策》
《战国策》是有西汉刘向编订的,刘向在校录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他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内容史实
《战国策》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社会影响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
《战国策》中出现的成语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
返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战国策·齐策》。
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战国策·齐策四》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子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 己,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一》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
安步当车 《战国策·齐策四》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
不翼而飞《战国策·秦策》 侧目而视 《战国策·秦策》
高枕无忧《战国策·魏策一》 汗马功劳《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
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辟而富有特,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合纵连横”的闹剧天天上演,应运而生的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极尽献计献策之能事。《战国策》就是由西汉刘向整理加工的,以国别体例记录策士“之言”、“之事”的韬略之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出齐国版的“君相和”(相对于赵国的“将相和”而言)。谋士淳于髡进
谏,激发了齐威王这只“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大鸟兴国强邦的政治欲望,被任用为相,从此登上了齐国的政治舞台,为“讽谏”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是一个富有情趣,可读性强;充满智慧,逻辑性强;富有启发,现实感强的故事。邹忌位极人臣,长相英俊,自视颇高,又特别具有远见卓识。他从与城北徐公媲美,“自以为不如”,而妻、妾、客却一致认为他美于徐公这一生活事件中发现玄机:地位尊贵的人反而容易受蒙蔽。并由此类比推理得出“王之蔽甚矣”。委婉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而威王本身就是觉醒的东方雄主,此后的“下令”、“臣进谏”、“四国朝齐”便水到渠成了。
本文以事情的发展为序,由“邹忌媲美”到“邹忌讽谏”到“齐王纳谏”到“臣进谏”到“四国朝齐”,一脉相承,层次井然。以“讽谏“为线索,首写讽谏缘起,次写讽谏过程,后写讽谏效果,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以描写人物语言,塑造人物性格为重点。邹忌对妻、妾、客的发问及深思之后恍然大悟的自语充分表现了他的睿智,妻的回答表现对邹忌的偏袒宠爱,妾的回答表现其卑贱畏怯,客的回答表现其虚伪应酬,齐王的“善”表现其当机立断,“下令”表现其英明等等,不一而足。全文剪裁得体,详略有致。如:讽谏缘起和讽谏过程均写得浓墨重彩,饶有趣味。齐王颁发诏令之后,臣进谏的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点
到为止,却回味悠长。由家事而国事的类比推理,准确地揭示了“讽谏”的特征;由齐国而天下的境界拓展,使文章大气磅礴。而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的“三悟”,齐王的“三令”,臣进谏过程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又形成了奇特的篇章结构,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