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郴州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郴州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
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称之日        吾用之
B.此其所以我擒也    公输盘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阅读
【甲】《曹刿论战》(略)
【乙】宋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①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伍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之战胜________
②忠之也________
③宋公与楚人战于泓之阳________
④然后襄公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
A.宋公与楚人期战泓之阳
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义。今谓人曰:‘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
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子冠履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独贤者有心也     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生者      万事莫贵
C.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大王加惠           加惠:________
②以大小,甚善    易:________
③故不错意也        错意:________
④秦王          挠:________
⑤长跪而之        谢: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魏          马无故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怒乎    闻寡人耳者
D.徒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5)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  , 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 不鼓不成列。”
【注】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     
③门官     
④公伤股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    且置土石                                       B. 小大狱    古为军也
C. 必分人    不阻隘也                                       D. 战长勺    宋公及楚人战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甲】文中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政治上取信于民,并在战争中抓住战机,因此在长勺之战中取胜。
C. 【乙】文中宋襄公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