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著作格式
参考文献著作格式
第一篇:参考文献著作格式
参考文献著作格式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图书馆目录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集 [C].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D].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 [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二、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 [J].中国史研究,1998,(3): 167–173.[6] 金显贺, 王昌长, 王忠东, 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67.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 [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C].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471.四、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 1998–12–25(10).五、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9]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六、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P].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07–26.七、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
程的进展 //, 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
文版 [DB/CD].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八、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第二篇: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文献著作【文】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文献著作【文】
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灿烂文化。石泉人民经过无数地劳作,创造了美好的历史,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诞生了一篇篇佳作,一部部巨著。尤其是地方文献著作,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石泉作者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历史早,从编写地方文献开始,著书立说,繁荣了社会科学事业。据考证,石泉人最早写书编书,始于修志,据旧志记载,石泉在明代就有志书,但“毁于兵燹,无由得览”。明、清时期,除了修志外,也有一些文人学士撰写单篇文章或诗作被收录到地方志中。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新月异,激起了人们讴歌社会的激情,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文学艺术爱好者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拿起笔来写作出书,为弘扬地方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本文对石泉从古到今出版的一些地方文献著作,加以归类并简要作以介绍,以供研究人员参考,对今后石泉人出版的著作进行续补。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一、史志类
康熙二十六年《石泉县志》。
康熙二十六年《石泉县志》。张峻迹编,木刻本。该志内容广泛,主要记述了石泉的地理、沿革、公署、山川、土田、钱粮、户口、荒政、水利、驿站、村落、军政、关、庙宇、名宦、人物、流寓、风俗、土产、艺文……。编者张峻迹自认为志书“伸纸濡毫,次第详记,分门别类,条目井然,使以往陈迹跃然纸上”。由于这部志稿,系张峻迹个人所修,前人既没有留下什么资料,编纂中又没有广泛征求社会贤达名人的意见。所以,在内容上有不少错误,“亥豕鲁鱼,讹以传讹”之处颇多。同时,对于一些史事真象的评价缺乏考证依据,仅局限于个人所见所闻,该详不详,该略不略,评价也不够客观。
道光二十九年《石泉县志》
道光二十九年《石泉县志》。舒钧修,木刻本。该志从征集资料到编纂成书,共用8个月时间。该志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共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料来源广泛;二是内容丰富;三是编纂体例比较完整。道光《石泉县志》采用横排竖写的方法,多层次结构,文图并茂。
有记、志、图、表、录。舒钧认为,世人没有不喜欢而喜欢**的人,也没有不喜欢善良而喜欢邪恶的人。为此,他在编写志书时,独僻新径,别具一格,在他的志稿后面附录了“史录”和“事宜”。以此,“治乱详于史事,善恶著于事宜”,使他编写的志书“为政治之一助乎”。这样设置安排,基本符合志体分类要求,适应当时石泉的实际情况。
民国二十一年《续修石泉县志》
民国二十一年《续修石泉县志》。朱自芳等人修,手抄本。该志共分四卷,计有十二个专业志,类目繁多,内容较详。这部志书既保留了清代康熙、道光两部县志的主要内容,又有民国时期新的史料,显示了新志续修的特点,有鲜明的历史转折痕迹。同时,采取了横排竖写,门类齐全,分述清楚。基本做到了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另外,在有些内容上,还起到了拾残补缺,订证谬讹的作用。
民国三十六年《石泉县志》
民国三十六年《石泉县志》。杨信甫主编,手抄本。民国三十三年(1944)秋,石泉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后,一些社会贤达建议政府修志。获准后,成立了石泉县续修县志委员会,石
泉中学校长杨云阶任主任委员,杨信甫任主编。石泉县续修县志委员会成立后拟定了志书内容大纲。据说该志共编出志稿12卷,可惜现在除保存有一册手抄本(卷三)外,其余11卷,均已失传。现存的志稿,首尾缺尔,仅有第三卷志稿,共40页,约1万余字。这是残本,今后亦断难全壁矣!内容有官师、保甲、田赋、仓储、交通。史事翔实,文字干净,可作研究石泉县民国时期历史的参考资料。
1960年《石泉县志》
1960年《石泉县志》。手抄本,10卷。该志是建国后石泉(包括现在的汉阴县、宁陕县)县的第一次修志。在中共石泉县委领导下,成立县志编撰委员会,由县委副书记张茂川担任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时抽调专干10人,在县政协邀请6人,作为编辑,在编纂中,分为旧志整理和新志编纂两个组,同时进行工作。从1960年3月10日开始编撰工作,到8月初,共编写出县志初稿16万字(计解放前历史6万字,建国后历史10万字)。这部县志初稿,虽然征集了不少资料,然而志稿内容不全,体例也不完善。同时议论多,史事少,特别是在记述上,受“左”的思想影响,有些夸大和失实,缺乏科学合理性。
《石泉县地名志》
《石泉县地名志》。张德善主编,16开本,硬壳精装,21万字,此书是石泉县人民政府为加强对全县地名管理具有立法性的一本文献书籍。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名,须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经陕西省地名办公室审定,于1987年6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该志是在全县地名普查基础上以及广泛搜集了史书上有关石泉地名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编纂出版的。全志载有历史沿革、县、区、乡(镇)概况以及各乡(镇)标准地名;另有一些重点地名资料及文章,还载入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地名故事。共载地名2222条,每条现代地名都加注了汉语拼音。绘制了县、乡(镇)地名彩图31副;彩照片22副,使全志图文并茂。为了查一地名方便起见,还编写了两套索引:一是《汉语拼音索引》;二是《汉字笔画索引》。该志所载地名是按《陕西省地名普查细则》规定精神,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有立法性。它是国家地名档案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石泉县志校注》
《石泉县志校注》。李佩今、陈绪刚、陈应麟、许少先校注。16开本,25万字,硬壳精(平)装。石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8月出版。该书是辑“康熙”、“道光”、“民国”四部旧志。它从现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最早编纂的一部志书起,到民国三十六(1947)年最后一
部志书止,是建国前近三百年间比较完整的历史书。全书分四大部分,即《康熙二十六年》、《道光二十九年》、《民国二十一年》和《民国三十六年》四部旧志,各自独立成书。《石泉县志校注》将这四部志书合编在一起,分别进行了标点、断句、注释,并将部分译成白话文,删掉了四部志书之间的重复部分,是旧志整理方面的重要成果。
《后柳区志》
《后柳区志》。吴龙晏主编,大32开本,12万字,后柳区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编纂。该志记述了清同治元年(1862)到1988年共122年间的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民情、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志稿编好后,经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原县志处处长解师曾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作序。志书出版后,北京《方志学刊》、吉林《方志研究》等纷纷发表书讯、评论,特别是1993年4月,《后柳区志》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举办的“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被誉为陕西省出版的第一部区乡小志,而受到好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