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2003年SARS事件的爆发考验了全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使得在全国开展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专向活动。近几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布局的优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学生数量的增大,在高校不断发生了涉及范围广、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校园的正常教学、学习、生活和高校的政治稳定。加强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创造广大青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环境和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和分析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员工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影响和破坏,危及校园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性事件。包括高校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作弊、罢餐、罢
课、上访、聚众闹事等以及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
2.公共卫生性事件。包括学校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事件,或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治安刑事事件。包括流氓滋事、体闹事、打架斗殴、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出走等突发事件;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事件、爆炸、放火、、投毒以及重大抢劫、盗窃等。
4.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水、雷电、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突发事件。
5.事故灾害事件。包括学校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网络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6.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
(二)当前高校较为突出的突发公共事件
近几年,在高校中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体性事件、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师德与学风等方面。
1.招生与就业
在招生方面,由于招生学校与考生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招考制度不够公开透明,以及高校内部管理混乱等原因,招生问题在各类高校、各学历层次中都存在;在就业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实施扩招政策,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都很大与职位需求呈现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大学生普遍认为招生和就业过程存在不公平,尤其对招生制度不合理、招生中的腐败问题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院校差别以及用人方看重外貌、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等问题反映强烈。有的学生高考时由他人,在大学期间隐姓埋名,直到快要毕业时才被发现,严重违反教育制度;有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对一些就业好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或由于就业压力,就意图伤害乃至杀害他人,影响极为恶劣。高校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考评一个高校的最客观的标准,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2.体性事件
高校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是:社会关联性强,影响范围广,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相关,有一定的组织程序,表现形式为学生的集体游行、网络讨论、静坐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相互交流的最宽广的平台。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高校也就成为网络运用最为密集的地方。网络因其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和匿名性,而通常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或学校焦点问题的信息传播中枢。在电子化时代,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引发高校体行动性事件的。
3.心理问题类事件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 54.4% ,有 28% 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 10% 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大多数心理研究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
4.学校安全及事故类事件发生频繁
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发生于高校校园及周边或以高校学生为案发主体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接连不断。有调查显示,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偷盗、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案件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发生于高校及高校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建筑物安全、火电气灾、户外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如集体食物中毒)等事故类事件也日趋频繁。由于高校人员密度大,聚集性强,一旦发生上述事故类事件就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害。
5.师德学风类事件对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形象损害大
近年来,学风及师德类事件在我国高校不断出现,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声誉及形象受到很大损害。尽管有上述不良行为的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属于极少数,但他们对教师队伍及高校整体形象的损害是很大的。
二、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众,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
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高校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工作,检验和完善高校应急预案,增强广大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要从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高度出发,把准备工作做得扎实、再扎实,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应对、有效处置。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
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校园秩序失控和混乱。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高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学校由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和落实应急预案。学校各下属基层单位、部门要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且要做到职责分明,加强协调配合。
3.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必须要形成结构相对完整、功能较为全面的状态,要根据高校本身的特点,立足高校的实际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分类制定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现、报告、应急处置等主要环节中实现应对反馈灵敏、机构运转高效、处置规范有序。
4.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依托于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利用,依托于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我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明确资源整合、共享信息的原则,以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校园秩序失控和混乱,更不能形成突发事件扩大延伸到社会面的被动状态。
5.系统联动,防控。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学校领导以及各下属有关单位部门领导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防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几级6.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我校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及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7.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为妥当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工作预案中,要明确从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得预案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应急管理的工作机制
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是在校党委书记或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并由各个单位、部门负责实施并落实。高校应该建立起以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为组长的高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各
个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在高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校党组会议、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在预测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学校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协调与校外其它部门的关系,当突发事件超过本校的处置权限和能力时,依程序向所在地区委、区政府报告,请求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部署和总结我校年度应急事件处置预案的管理工作。
1.预防与预警机制
高校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信息要尽可能达到迅速、准确、直报、续报的特点。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或直属学校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报告市教育局,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3)事发学校、当地政府及教
育行政部门已采取的措施;(4)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6)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
2.应急响应和处置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高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相关专项预案,各部门、院系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实到实处,具体组织、协调和督促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
对校内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伤轻重,都要迅速调度力量,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并及时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