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与青岛大事记
1903年 蔡元培为逃避清政府的迫害,从上海来青岛。 1913年 夏 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洪深,来青岛的家避暑。 同年 鲁迅回绍兴探亲,归京时,从上海乘船到天津,中途在青岛停留了18个小时。这是鲁迅一生中唯一一次到青岛。 1915年 洪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青岛见闻录》,并在清华大学根据自己在青岛的感受,以青岛为题材写出了处女作——我国第一部有对白的独幕话剧《卖梨人》。 1917年 10月 康有为经天津初来青岛。 1919年 8岁的王云阶岁家人迁居青岛,住在福建路25号。 1922年 冬 胡信之受聘担任《中国青岛报》记者。 同年 崔嵬跟随父亲从诸城来青岛投奔叔父。 1923年 康有为来青岛游览崂山,并赋诗赞美崂山巨峰。 1924年 夏 冯至、陈炜谟、陈翔鹤来青岛度假。 9月 胡信之与刘祖乾、段子涵等人创办了《青岛公民报》,并于10日出版了第一张报纸。 5月9日 胡信之和熊冲、谢石林、程式之等10余人,组织成立了以钻研学术、砥砺德行、救国救民为宗旨的“志学社”,胡信之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 同年 康有为在青岛购买了位于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的房屋。 同年 赫保真来青岛。 1925年 7月8日 胡信之在《青岛公民报》上发表了《胡信之紧要声明》,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誓与恶势力战斗到底的决心。 7月29日 胡信之被敌人杀害于团岛,时年35岁。 9月 周浩然在青岛北平路小学读书。 同年 13岁的崔嵬因家境极端贫困而辍学,进入孟庄路上的英国人办的大英烟草公司(今青岛颐中烟草公司)当了一名童工。 1926年 3月 王统照因母亲病逝而回到青岛。7月正式辞去北京的教职,在青岛定居。先后在铁路中学、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任教。 同年 王玫来青岛。 1927年 2月 康有为在青岛逝世。 4月 王统照购地兴建位于观海山巅的观海二路49号,定居于此。 夏 于黑丁考取青岛胶东中学初中二年级插班生。 9月 周浩然考入青岛礼贤中学,后转入市立中学。 9月 崔嵬考入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 同年 孙瑜来青岛,创作了电影脚本《青岛之夜》。 1929年 7月 为筹备建立国立青岛大学,蔡元培、杨振声等来青岛,住在汇泉大饭店(今汇泉酒家)。 9月1日 王统照带领姜宏、杜宇、李同瑜、冰芦、王卓、王玫等文学青年创办了青岛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刊物——《青潮》文学月刊,王统照任主编。 同年 国民党政府接管了青岛,令各学校每周一举行“纪念周”,唱“党歌”,崔嵬拒绝参加,而被学校开除。 同年 臧克家来青岛报考青岛大学,参加预科班的学习。 1930年 2月1日 《民报》创刊,杜宇应他的同乡、《民报》创办人王景西的邀请到报社工作。他先任记者,后编副刊,继任主编。他主持的《民报》副刊成了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阵地。 6月 经蔡元培举荐,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 8月 梁实秋、闻一多来青岛。梁实秋被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闻一多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同月 王林以王弢的名字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与青岛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是年冬转为中共党员,任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 夏 于黑丁由于家庭原因,回到东北,考取了张学良在沈阳办的同泽学校文科三年级插班生。 夏 在邓仲存的介绍下,方令孺被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国文系讲师 夏 臧克家入青岛大学学习。 秋 方令孺同陈梦家创办了可以发表诗歌《诗刊》,名字是方令孺建议的。1931年1月出版了《诗刊》创刊号。 冬 俞启威到国立青岛大学作旁听生,和学校的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王林同住一宿舍。 冬 崔嵬回到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作旁听生,并兼《青风报》记者。 同年 王玫辞去银行的工作,到青岛市立中学担任音乐教师。 同年 宋春舫来青岛,初任青岛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为青岛市政府参事。 1931年 1月 闻一多在《诗刊》上发表著名的长诗《奇迹》。以后,他再也没有诗作问世。《奇迹》成了他在青岛告别诗坛的最后佳作。 春 胡适来青岛,商议翻译莎士比亚著作事。 夏 陈伯吹来青岛游览。 夏山东名人 国立青岛大学招收第二期新生,俞启威考入物理系,由上海来青岛。 8月 因营救胡也频及帮助丁玲料理后事,沈从文延误了返回武汉大学的日期,在徐志摩的介绍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约。 是月,沈从文来青岛,住在福山路3号。 9月 沈从文在青岛创作了以民族解放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黑夜》。 初冬 吴伯箫大学毕业后从北平来青岛。不久,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校长室职员。 1932年 1月 陈翔鹤来青岛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任语文教师,同时在市立女中(今青岛二中)兼课。 春 海鸥剧社正式成立,成员有国立青岛大学的俞启威、王林和体育干事王东升、旁听生崔嵬、数学系学生张福华、图书管理员 李云鹤(即江青)等十几个人。 春 卞之琳第一次来青岛,住在位于福山路3号沈从文的单身宿舍里。 春 姜宏因反动当局通缉而离开青岛,于黑丁接替他任青岛《民报》副刊编辑。 4月 青岛左联小组成立。这是全国左联之外的第一个地方左联组织。 同月 国立青岛大学海鸥剧社宣告成立。 夏 为逃避迫害,王林逃离青岛。 9月初 巴金应沈从文的邀请,来青岛旅游,住在沈从文家中,时间一个星期。 同月 周浩然离开青岛,考入北平大同中学(今北京二十四中)高中部。 同月 华岗初来青岛。 10月 中共党员乔天华从烟台来青岛,与青岛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乔天华的社会职业是崇德中学(今青岛十一中)教师,在党内担任市委青年委员和青岛左联的党代表,与俞启威共同领导左联的工作。 秋 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任校长。 秋 俞启威重返青岛,在山东大学继续上学,继王林之后担任山东大学党支部书记。 秋 海鸥剧社在山大礼堂演出《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 冬 崔嵬接到上海陈鲤庭创作的舞台剧本《放下你的鞭子》,将其改编为街头剧《饥饿线上》,在青岛演出。 同年 吴伯箫任《民国日报》副刊编辑,通过副刊联系一些崭露头角的诗人、作家,如李广田、臧克家、李辉英等。 同年 王灵菲在青岛入党和参加青岛左联。 同年 沈旭从东北来青岛,在邮电局工作,每天上夜班,白天到山东大学中文系旁听,受教于老舍等教师,参加《青岛邮工》的编辑。 同年 青岛左联在青年中组织了一个“汽笛文艺社”,联络了一批进步文艺青年,如于黑丁、周浩然、彭也夫、姜宏、林映等人。他们在报纸上出版公开的《汽笛》周刊,并秘密出版油印刊物《汽笛》在工厂里散发。 同年 马三立初来青岛。 1933年 1月 闻一多辞去青岛大学的教职,回到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2月 乐于泓调到青岛无线电台总台,在市立女中(今育才中学)接上组织关系,在静中开展进步文化活动。成立歌咏会,组织读书会,参加海光文艺社。 年初 王亚平由北平来青岛,在黄台路小学执教,后任校长。因他是中国诗歌会北平分会的负责人,于是建立了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会员有袁勃、沈旭等人。 年初 季焕麟由上海来青岛,经与中共青岛市委书记谈话后,在乔天华、俞启威的帮助下,组建了海光文艺社。 春 崔嵬离开青岛。 春 于黑丁、周浩然经俞启威、乔天华介绍加入左联青岛小组。 春 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俞启威被捕,崔嵬被开除。 5月 沈从文在青岛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6月4日出版的《独立评论》上公开发表。同日,沈从文再次执笔写下《丁玲女士失踪》,于12日发表在《大公报》上。 9月 周浩然离开青岛,重返北平大同中学读书。 同月 臧克家创作了著名的长诗《罪恶的黑手》。 秋 沈从文离开青岛去北京工作。 同年 由乔天华介绍,于黑丁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 王统照集资为臧克家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闻一多不仅资助了20块大洋,还为诗集题序。王统照做发行人,卞之琳、李广田、邓广铭为之联系出版事宜。《烙印》出版后,社会反响激烈,茅盾、老舍首先在同一期《文学》月刊上发表评价文章,予以鼓励。臧克家从此蜚声文坛,成为1933年中国文坛上的新人之一。 同年 孟超在上海出狱后,来青岛,住在无棣四路。 同年 袁勃来青岛,在黄台路小学任职。第一本诗集《真理之歌》由青岛诗歌出版社出版。 同年 章铁民、汪静之到青岛市立中学任教,并与于黑丁、王桂浑等人编了一个《青岛文艺》副刊,每周附在《青岛时报》上刊出。 1934年 3月 舒从哈尔滨来青岛,通过倪鲁平与青岛党组织接上关系。 5月 臧克家创作了《樱花会》。 春 周浩然因病再次回到青岛。 夏 孟超来青岛。 夏 萧军、萧红离开哈尔滨,乘火车到大连,又乘船来青岛。 7月 郁达夫应在青岛市立中学执教的湖畔诗人汪静之等的邀请,携妻儿由上海乘轮船来青岛。 8月 应北大胡适邀请,梁实秋离开青岛执教北大。离别之际,他盛赞青岛人淳朴,谓“真君子国也”。 8月底 老舍和夫人胡絜青从济南来青岛。初,老舍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小说作法》、《外国文学史》等课程;胡絜青在市立女中(今育才中学)任教。 同月 洪深到青岛后,接替刚离职的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开设了《浪漫诗人》、《大学戏剧》和《小说选读》等课程。住在福山路1号。 同月 臧克家以《井田制考》论文,取得了青岛大学的毕业文凭,结束了在青岛的4年大学生活,到临清中学任教。 9月9日 萧红在青岛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 10月 柳亚子来青岛,游览了崂山北九水、华岩寺等地。 10月3日 老舍在山东大学小礼堂做《诗于散文》的演讲。 秋 萧军在青岛完成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 秋 艾芜和妻子王蕾嘉经济南来青岛。 冬 孟超再次来青岛。 同年 洪深结合青岛遭受德、日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和自己家庭的经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 同年 吴伯箫乘“海琛号”军舰去了崂山。 同年 王亚平、袁勃来青岛,王亚平在黄台路小学任教务主任,袁勃为国文课教师。 同年 徐中玉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来青岛就读。 同年 黄公渚来青岛,在观海二路购屋,任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1935年 4月15日 青岛山东大戏院董事、著名导演张石川率领摄制组来青岛,拍摄《劫后桃花》外景。洪深在他的私邸宴请了摄制组主要人员,之后在青岛国际俱乐部(今中山路1号)为摄制组接风洗尘。 5月 周浩然进入《新青岛报》社,主编《小青岛》文艺副刊,化名周家美。 春 舒获释出狱,离开青岛。 上半年 左联创始人之一孟超在上海因领导工人运动被捕,释放后来青岛,初受聘于青岛文德女子中学(今青岛八中),任初中国文教师,后担任《民报》副刊编辑。在苏州路租了一间斗室居住,题室名为“当风室”。 6月1日 王亚平在青岛期间写的部分诗收入他的第一本诗集《都市的冬》,由上海国际出版社出版。由郭沫若题写封面“亚平诗集《都市的冬》”,当时在日本的蒲为该书做了序,新坡、干青、兆民、松山为书配了八幅木刻插图。 6月12日 王亚平诗集《都市的冬》出版后,他立即寄给鲁迅先生求教,鲁迅在日记记到:“亚平寄赠都市的冬一本”。 夏 王余杞来青岛举办全国铁路展览会,应《青岛民报》杜宇和刘西蒙的约请,参加《避暑录话》的举办。 7月 老舍、王统照、洪深、孟超、吴伯箫、臧克家、王亚平、王余杞、赵少侯、杜宇、李同愈、刘西蒙等来青消夏的文艺界同仁,在《青岛民报》上开辟了一个文艺副刊《避暑录话》。名字是由洪深建议的。 9月 周浩然发表《漫谈文艺》。 同月 山东大学国文系徐中玉与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国文学会”。成立会上,选举徐中玉、陶绍武、朱钻高等9人为理事,国文系主任张贻荪作了《东游漫谈》的报告。 同月 由王玫制作的中国的第一把小提琴在青岛诞生。 10月 艾芜同妻子、儿子乘船离开青岛到上海。 11月8日 老舍在山东大学作《一点新经验》的演讲。 同年 蔡天心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 同年 中国诗歌会的骨干分子蒲风从日本回国后来青岛,在福建路沈旭的家中住了近半年时间,写有《青岛》等诗。 同年 卞之琳辞去济南省立高中教书的工作,第二次来青岛从事翻译工作。 同年 丁西林来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教于物理系。 1936年 1月 在王统照的介绍下,孟超接替刘芳松担任《民报》副刊编辑。孟超将《民报》原有的三个周刊合编成副刊《综合》,每周出4期,并在《综合》上开辟了杂文专栏《小糊涂胡扯》。 1月20日 老舍在山东大学演讲《文艺界的典型人物》。 夏 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的工作,成为专业作家。 夏 萧军第二次来青岛,创作了《第三代》第一部的后半部分和第二部的基本初稿约十几万字,还创作了散文《邻居》、《水灵山岛》。 9月 老舍了《骆驼祥子》在《宇宙风》上连载。 10月 王亚平长诗《十二月的风》和诗集《海燕的歌》出版。 同月 周浩然辞去《新青岛报》编辑职务后,进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旁听学习。 同月 王亚平在青岛参加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的众会议,受到反动当局的注意,被迫离开青岛。 冬 卞之琳邀请汉园三诗人之一的何其芳来青岛。 同年 蒲风由上海来青岛,与王亚平、袁勃等一起开展诗歌活动,创办青岛诗歌出版社,又与天津的草原诗歌会、上海的诗歌生活社等14个诗歌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出版了《诗歌杂志》。 同年 吴伯箫离开青岛,先去济南,后去莱阳任简易师范学校校长。 同年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三次年会和中华博物馆协会第一次年会联合在青岛召开,蹇先艾作为北平市的代表,第一次来青岛。7月20日,中华图书馆协会开会,参加会议的有著名学者王云五、王献唐、李石曾、沈兼士、袁同礼、朱光潜、金仲华等人。 同年 孟超组织排演曹禺的剧作《日出》,并担任总务主任和舞台监督两个重要职务,赵星火任导演,由胡坷、梁桂珊等主演,在市民礼堂(位于南山路1号的中国广大银行青岛市分行)公演,受到热烈欢迎。 同年 国文学会进行改选,分设新文学、诗经、诗词3个小组。徐中玉当选为干事。 同年 陈大羽上海美专毕业后来青岛,任教于崇德中学(今青岛十一),组织了“琴岛画会”。 同年 周浩然组织了“青北学生联合会”,起草了宣言和简章。秋,他进入山东大学当旁听生。 同年 朱光潜来青岛。 同年 宋春舫离开青岛。 1937年 5月 周浩然在山东大学完成哲学论文《试论知识的起源》。 6月 蔡天心在青岛创作的反映家乡——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事迹的中篇小说《东北之谷》,发表在上海《文丛》月刊上。 7月7日 端木蕻良来青岛体验生活,住在后海崖(今莘县路)海军兵工厂(今4808厂)的招待所。 7月9日 由《民报》副刊编辑孟超倡议排练、杜宇和赵星火执导的曹禹名剧《日出》,在青岛市礼堂(后为市南会堂)上演。 同月 老舍离开青岛。 同月 孟超离开青岛,去了大后方。 9月5日 端木蕻良的散文《青岛之夜》发表在上海由沈雁冰主编的杂志《呐喊》创刊号上。 10月 周浩然在即墨县瓦戈庄成立国术训练所,组织青壮年学习武术。在此基础上,成立即墨县抗日义勇军游击队。 同年 青岛诗歌出版社由于主要成员离开青岛而停止活动。 同年 端木蕻良在伤害创作了著名的游记《青岛之夜》。 年底 王度庐举家迁来青岛。在青岛《新民报》做特约撰稿人,靠撰写小说,领取稿费维持生活。 1938年 3月18日 驻青岛日军赴莱阳进行扫荡。周浩然领导的即墨县抗日义勇军游击队联络莱阳“乡校”农民抗日武装,共同打响了青岛地区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 5月 周浩然转入姜黎川部政治部工作。 同年 陈大羽应青岛崇德中学聘请,来该校任美术教员。同时,受聘于文德、圣功两个女子中学。 1939年 秋 杨立德来青岛演出。 12月19日 青岛《民言报》副刊《潮音》,每周三期,王统照被聘为主编。 1946年 2月 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王统照被聘为中文系教授。 2月24日 青岛《民言报》副刊《潮音》停刊,共出29期。 10月 青岛文艺社登记备案。 同年 徐中玉受聘到山东大学执教国文,并在《民言报》编《每周文学》周刊。 同年 刘燕及应友人的约请筹办《民声》文学月刊,并担任主编。 1947年 1月 《青岛文艺》试版号问世。4月25日,创刊号正式出版。第二期起改为《文艺》。 4月 王云阶和夫人李青蕙在青岛参加“中外联合音乐大会”。王云阶演奏了威尔狄——李斯特的钢琴曲《“黎阁来托”释曲》,李青蕙独唱了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选曲等。 6月2日 国民党军警残酷镇压山东大学学生运动,王统照一怒之下辞掉了教授职位。 夏 陆侃如、冯沅君夫妇来青岛,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 夏 徐中玉离开山东大学。 1948年 4月 《文艺》铅印第四期诗歌号出版。 1949年 6月 青岛解放后,孔林留任《青岛日报》记者。 6月2日 青岛解放,罗竹风代表军管会接管山东大学,后任教务长。 7月 王统照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和青岛市政协常委。 9月 华岗来青岛。 年底 王度庐举家去了东北。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