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徂徕山与名人
【徂徕山与名人】
徂徕山以其秀丽的景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志士,也养育了许多人才,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名的孔子晒缨台,参与夹谷会盟,陈抟修真处,二圣(孔子和老子)宫,吴王阖闾伐齐,驻军徂徕山的中军帐,鲁国名相鲍叔牙故乡在汶河畔鲍庄,山南柳里是柳下惠、柳下跖的故乡,鲁僖公建泮宫取徂徕之松,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等帝王禅梁父山、司马迁也曾“北陟汶泗”,西晋名将羊祜,故乡为山下羊流,曾在山南建梁父城,李白、孔巢父等人号称“竹溪六逸”,隐居竹溪,宋人石介在徂徕建徂徕书院,与苏轼、欧阳修来往频繁,其墓志为欧阳修所撰,元代大学士,著名书法家党怀英生于山下徂徕镇,徐向前元帅为徂徕山起义纪念碑题写碑名、元帅曾带领115师在徂徕山地区作战,这些无不记载着徂徕山的悠久和辉煌。又因其地形崎岖,高深莫测,兵家到此休整者颇多。现在择要介绍几位与徂徕山关系密切的人物。
鹿森
鹿森(元)一名善森,字茂之,关中人,隐居徂徕。昧老氏言,晚而玩易,题其居曰“贫乐岩”曰“演易斋”。
姜潜
姜潜(宋),字至之,奉符人,徒学石介,读易徂徕山中,田况举召试学士院,为明州录事参军,以母思乡,求致仕。吴奎、韩共荐徒兖州,又荐为国子监直讲。神宗闻其贤,召访以治道封。曰:“有尧舜二典在观,陛下致之,之道何如?”知陈留数月,青苗令下。潜知民不愿出榜,县门已乃徒之乡落,各三日无应者,遂撤榜付吏,不放一钱,司农开封,各遣其属来验封,皆如初条例,司劾以沮格,潜知不免移疾,竟去。县人诣府,请留之,不得。卒年六十六。
杜仁杰
杜仁杰(约12011283后),元代散曲家。字仲梁,号止轩,又字善夫。济南长清(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人。杜仁杰散曲虽传世不多,却有特,笔触老辣而有谐趣,善于驾驭丰富活泼的口语。在徂徕山多有他的石刻,多已磨灭。
许衡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祖籍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金元之际学者,
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衡自幼勤好读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涉百里借书抄书。他天资聪颖,攻读中常向老师提出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
金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临新郑县(许衡出生地),许衡同众人从洛阳渡河经河阳(今孟县)返乡,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见路边有一梨园,都争着摘梨吃解渴,唯独许衡独自静坐树下乘凉。有人劝他说:乱世梨园无主,摘几个梨吃有何妨。许衡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为避战乱,许衡隐居于徂徕山之阳的二圣宫旁,并匾其室为“鲁斋”,从此号称“鲁斋先生”。不久,许衡赴河北大名府讲学,由于恭谨执教,求学的人很多。
许衡一生以从事教育为乐,在其27年仕途生活中,刚直不阿,不附权势,八次被诏入朝作官,又八次辞归故里,躬耕桑农。至元十八年(1281年)三月,许衡在家乡病故,终年73岁。
时珍
时珍:字国宝,奉符徂阳(今徂徕山南时家庄)人。“金末东海‘盗’起(1213――1217年“贞之乱”), …… 珍率少壮守天宝寨(今徂徕山南麓天宝镇),一方帖然”。严实守东平,时珍率众投奔,授昭勇大将军、泰安军节度使,后参加镇压益都李的反元起义,任镇国上将军右副节元帅,镇兖州(今兖州县),封陇西郡开国侯。
时珍死后,其子时宥袭侯。时珍墓神道碑在今新泰天宝镇时家庄。
徂徕先生---石介
(公元10051045)宋代文学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
  石介是宋初著名的文学家,因曾在家乡徂徕山下讲学,所以后人称他“徂徕先生”。他和孙复、胡瑗在泰山书院开馆收徒,提倡师道,号称“宋初三先生”。
  石介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高祖、曾祖皆以耕田为业,其父石丙到了六十多岁才当上县令,是他家族中第一个为官之人。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多岁时,他北游魏地,到宋初古文家柳开的出生地瞻仰柳氏遗迹,后有南下宋城(今河南商丘),进南都学舍,跟随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诵读诗书。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六岁的石介中进士,认郓州观察推官。
  石介性格耿直,敢言直谏,“指切当时,是是非非,毫无顾忌”(《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宋仁宗赵桢少年登基,宠幸美女,饮酒无度,钟鼓连昼夜。对此,石介上书直谏,仁宗心中很不高兴,虽有杜衍推荐,却是罢而不召。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石介代父去嘉州任军事判官,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后因父母相继谢世,他只好守丧在家。当时,外族入侵,西北边疆烽火四起,石介身居徂徕,创立徂徕书院,心忧天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虑的心情。“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偶作》)早在景二年(1036年),石介就提醒朝廷”
吾尝观天下,西北险固形。四夷皆臣顾,二鄙独不庭……孽芽已滋长,蛇豕极膻腥。渐闻颇骄搴,牧马附郊垌。
  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丁忧期满,因杜衍再次推荐被召为国子监直讲。第二年,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被仁宗器重,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他说:“这是大好事,我应当歌颂。”于是,他写了《庆历圣德诗》,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当时,同任直讲的孙复提醒石介说:“你的灾祸从此开始了。”果然,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佣人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人,变法遂告失败。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人有被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革新派相继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任所便病死家中,终年四十一岁。
  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内应。这一招确实狠毒至极,宋仁宗便派官员去发棺验尸,参加石介丧事的数百人集体保证石介已死,才幸免发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事件。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在庆历六年(1046年)的一个秋夜,他含泪打开石介的遗著――《徂徕集》,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此诗呼天抢地,感人肺腑,后人称誉:“英辨超然,能破万古毁誉。”
  石介一生,儒家积极进取 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他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出发,极力鼓吹儒家正统思想。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他写《怪说》极力抨击宋初浮华的文风,指责杨亿的西昆体是“蠹伤圣人之道。“石介的文学成就对后人影响很大,欧阳修、苏轼、刘概都对他甚为赞扬。欧阳修说:“精魂已埋没,文章岂能磨!寿命虽不长,所得固已多。”苏轼称他“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直饶泰山高万丈,争及徂徕三尺土。”刘概说他“生前谤议风霆震,死后文章天地齐。”
  石介有强烈的民本思想。他在《根本策》一文中说:“国家就是百姓,有百姓就有天下,否则天下就名存实亡。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重视百姓,因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 。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诗碑。 墓林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所撰《石氏先茔表》碑。石介墓有欧阳修撰书 《徂徕先生墓志铭》。墓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令人扼腕长叹。
徂徕贤士---赵国麟
首先说明:赵国麟为泰山五贤之一。现在叫他徂徕贤士,有屈就的意思,可为了徂徕,想来他老人家也不会怪罪。
【作者简介】
赵国麟(1673--1750),字仁圃,号拙庵,生活于清代前期。山东泰安人。康熙丙戊(山东名人1709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后因言事被贬职,返还故里,讲学于泰山青岩学院。是泰山五贤之一。著有《文统类编》、《小园杂记》、《大学困知录》等。
赵国麟多次游览徂徕山,除帮助隐仙观置办田产、题铭“炼丹炉”、“徂徕第一”、“桃源深处”外,还遍游了徂徕山的山峰沟壑,并记录了其中的道观庙宇、碑碣石刻和诗文佳作,为后人全面了解徂徕山的历史,提供了详实可信的珍贵资料。可以说他对徂徕山的文献整理起到巨大作用。
徂徕名士--党怀英
党怀英 (公元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冯翊(今陕西大荔),生于奉符(今山东泰安)。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其父党纯睦,曾任泰安军录事参军,卒于任上。妻弱子幼,无力还乡,遂家于泰安。党怀英“少颖悟,日诵千余言”(赵秉文《翰林学士承旨文献党公碑》)。随父宦居,举家迁奉符南城(今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邓家庄),遂为奉符人。其曾在《题张维中华山图》诗中写道:“我姓出冯翊……我生随宦游,久作东南客,有田泰山下,绕屋皆泉石。”
其为宋初名将党进的十一代孙,曾与辛弃疾同师于亳州刘瞻,时号“辛党”。后来金人南侵,山东沦陷,辛弃疾率众起义,归宋抗金,而党怀英则留而事金,从此分道扬镳。在金“应举不得志,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簟瓢屡空,晏如也”。
金大定初年,党怀英隐居徂徕山,筑竹溪庵,读书吟诗,今其处尚存其篆书“竹溪”刻石。期间娶徂徕先生石介后人石震之女为妻,生计仍相当清苦。王恽《玉堂嘉话》卷四载:“庆寿(寺)长老满公曾住泰安天保寨,闻土人说党竹溪未时家甚窘,至今其子为人牧猪。”他依然苦学不辍,文名渐为人知。
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中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故世称“党承旨”。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任国子祭酒,后又迁待讲学士、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