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计算机的特点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1)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
(2)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记忆能力使得世界空间变大了。
(3)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信息技术领域。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5)计算机在决策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3、简述摩尔定律
(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 ore)提出来的。
(2)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电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5、ROM和RAM
(1)ROM(只读存储器)
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只能从ROM读取数据,不能写入,ROM内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用专用设备一次写入的常用来存放重要的系统程序或数据内容是永久性的,在关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目前常见PROM、EPROM、EEPROM、MROM
(2)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CPU运行期间既可从RAM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写入信息,断电后,所存信息会丢失又分为SRAM(静态)和DRAM(动态)
6、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同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1)未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Bare Machine),用户无法使用。
(2)没有硬件,软件就不能得到体现。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
(3)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既要靠硬件的发展,也要靠软件的不断完。
7、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字长:计算机一次同时处理的2进制位数,字长越长,性能越高
主频:CPU的时钟频率,越高越快
运算速度:每秒钟执行加法指令的数目,常用单位百万次/s(MIPS:Mill 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
存储容量:内存(反映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的强弱)和外存,以字节byte 为单位
存储周期:内存两次读/写的时间间隔
8、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的特点有:(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高;(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9、计算机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
10、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
11、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硬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物质介质。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软件主要是指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程序。
12、简述计算机的设计原理。
答:计算机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程序存储、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3)程序存储、程序控制。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硬件由哪些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由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
盘等,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等。
2、显示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显示器的主要指标有分辨率、点间距、灰度级、对比度、帧频、行频和扫描方式。
3、简述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别(从作用和特点两方面入手)。
答:内存储器:计算机存储常用或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和程序,所有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须先调入内存可执行,容量小,存取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储器:存放暂进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大,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4、简述RAM和ROM的区别。
答:RAM断电后的内容全部丢失,既可以读又可以写,速度比Cache慢,而RAM可分为表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
ROM计算机运行时其内容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数据不易丢失,即使计算机断电后ROM存储单元的内容依然保存。只读存储器一般存储计算机系统中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引导程序、监控程序等。
5、什么是中断?中断经过哪几步?
答:中断是主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而中断程序的正常执行,转去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待处理完成后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其中突发事件指程序执行中出现的除数为零、外部设备请求、断电等程序执行前不可预知的情况(即中断的条件)。
中断的过程是: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6、为什么要增加Cache,Cache有什么特点?
答:由于CPU工作的速度比RAM读写速度快,CPU读写RAM时需要花费时间等待RAM进行读写,造成CPU工作速度下降。为了提高CPU读写程序和数据的速度,在RAM和CPU之间增加了高速缓存部件。
Cache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小、价格高、断电后内容丢失。
7、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
答:程序查询输入/输出方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方式。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因特网
1、计算机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网络结构指网络中使用的拓扑结构,常用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1)星型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的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节点组成,特点是便于节点的增删,第个连接点只接入一个设备,当连接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故障易于检测和隔离,可很方便地将有故障的站点从系统中删除,数据传输不会发生冲突。,但过于依赖中内节点。当中内节点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不能工作。
(2)环型网络中各工作站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路上,主要特点是每个节点地位平等,容易实现高速及长距离传送,但是通信线路闭合,系统不易扩充,可靠性差,环路一旦断接,将导致整个网络不能工作。
(3)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接到传输介质上。其特点是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可靠性高,易于扩充,但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总线长试和节点数有一定限制。
2、什么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其他还有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分布式处理、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网络中的各资源。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1950’中~1960’中):多终端一主机。终端分享主机的软硬件资源,主机进行数据处理,承担通信控制功能。
计算机网络(1960’末~1970’末):多台具有自主处理能力计算机的互联,多机之间为平等关系。1969年美国防部的ARPANET。
开放式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1980’初~1990’初):网络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
网络计算阶段(1990’中~至今):几乎任何信息处理都离不开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