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名茶概述
一、名词解释:
1. 名茶:是指被消费者公认、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形质兼优、风格独特的商品茶。
2. 茶道:通过“品茶”或“茶艺”活动来品味人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由茶入人生,达到精神和人格的升华,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二、填空题:
1. 名茶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外形独特美观,品质优异;②被社会公认、消费者接受;③有一定的商品数量。
2. 名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名山名寺出名茶,名种名树生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名水名泉衬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很多名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3. 在茶叶分类中,按鲜叶发酵程度分:依制法和内质主要变化系统性以及茶类发展,分为绿
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基础茶类;近现代按茶叶深加工技术发展形成花茶、速溶茶、茶饮料以及茶膏和茶叶提取物精片等再加工茶类等七大茶类。
4. 中国名茶是众多茶类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以绿茶为最多,其次是青茶和白茶,再次为黄茶,黑茶最少。
5. 根据名茶的演化,我国现代名茶分为:历史名茶、恢复历史名茶、创新名茶。
6. 名茶资源主要指:名茶生态、名茶品种、名茶栽制(栽培、采摘、制茶)。
7. 创制名茶,采摘是关键。按标准采摘是现代名茶加工的基础。不同品类名茶,其采摘技术、标准不同。一般高级名茶采摘标准多为细嫩采,如单芽、1芽1叶初展或1芽2叶初展,并要求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如雀舌、莲心、银针、特级毛峰、特级龙井等。还有以采嫩叶为对象的,如六安瓜片;以采有一定成熟度嫩梢为对象的开面采,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黑茶和砖茶等特种茶则成熟采。
8. 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1)早生,(2)内质好,(3)芽叶纤细少毛,淡绿或黄绿,(4)芽叶多茸毛,持嫩性强,(5)抗寒性强。
9. 茶树叶片按发育和展叶顺序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其中鳞片和鱼叶是发育不完全的叶片,到一定新梢生长阶段就会脱落,真叶寿命较长,一般为1年。
10. 茶的历史渊源颇古,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唐代陆羽在最负盛名的《茶经》中就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由此推断茶的发现距今也有4000多年历史。
11. 茶的艺术涵蕴主要表现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茶诗、茶联、茶画和茶歌上。
12. 茶,虽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开门七件事”之常品,却自有脱俗之处。生活中,我们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雅心,以茶修禅,以茶祭祀,以茶为媒,以茶礼佛……茶可以说是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13. 中国茶道在唐朝形成与佛教中的禅宗在唐朝的发展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茶道主体,它在为茶道注入中庸仁礼思想的同时,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清新、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了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同时,道家学说讲究对生命的热爱、对永恒的追求,其崇尚朴素、自然、真美的理念为中国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赋予了中国茶道灵魂。
14.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中国茶道到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静、怡、真;日本茶道四谛是指:和——和谐和悦;敬——心佛平等;清——物我合一;寂——本来无一物。
三、简答题:
1. 名茶命名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以茶叶品质特点为背景,根据名茶、香、味、形等品质因素来命名。如以于茶泽命名的蒙顶黄芽,以香气命名的天山真香,以滋殊命名的蒙山甘露,以外形命名的六安瓜片、碧螺春。
(2)以茶树品种命名的。如佛手、凤凰单丛、铁观音、黄金桂、福鼎白毫等。
(3)以名山名湖名水命名的。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洞庭春、
汉水银梭等。
(4)以文化为背景命名的。如瑞草魁、普陀佛茶等。
(5)以吉祥动物命名的。如太平猴魁、遂昌银猴。
(6)以节令、气象命名的。如谷雨春、四季春。
2. 中国古代贡茶及其制度与名茶发展关系?
贡茶是中国古时专门进贡皇室享用的茶叶,它是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贡茶历史源远流长。
历朝历代的贡品名茶均属历史名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产茶地区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好茶,尤其是获得文人雅士、名人好评和赞许的,也属于历史名茶。因此,中国名茶的形成发展与贡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互相依存关系。
贡茶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税制,广大茶农百姓深受其害。但另一方面,贡茶的产生及贡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名茶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历代皇朝对贡茶品质和花品种的不断追求,迫使历代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中国四大名茶
3. 名茶与茶树品种的关系?
名茶的外形与茶树品种的芽叶性状(主要是物理特性)关系密不可分。
名茶内质的物质基础,取决于鲜叶品质。而左右鲜叶品质成分组成与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树品种的遗传性。
生产名茶需要以良种为基础提供优质的芽叶,而良种又必须通过名茶来发挥其优势,同时推广良种要以名茶为先导。首先要选择品种,根据名茶品质风格的需要,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育出新品种。同时,新的茶树良种育成,又创制出新名茶。
4. 什么是茶道?如何完整的理解茶道?
通过“品茶”或“茶艺”活动来品味人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由茶入人生,达到精神和人格的升华,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关于茶道的论述,不同茶学及文化学专家和茶人都有不同观点,有的高深玄妙,有的通俗浅显,但究竟什么是茶道,至今我国茶学家仍无统一的说法。也许中国的茶道文化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非要为茶道下一个固定的定义,反而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用心灵感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其实,对于茶道,每个人都有一番
体悟,各种真味,也只有自己知道,茶道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章 中国茶叶分类和鉴评
一、名词解释:
1. 杀青(炒青):制茶中为防止鲜叶酶促氧化,通过高温短时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的加工程序,杀青的目的是继续蒸发茶鲜叶的水分,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促使香气的产生,锅温是影响杀青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2. 揉捻:是茶叶加工造型的重要步骤,在揉捻的过程中,叶片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有效成分在冲泡的时候更容易浸出;同时,揉捻也可使茶叶的形状由松散而变得紧实,有利于保存;还可产生不同的茶叶形状和风味。
3. 渥堆:是黑茶发酵的制作过程,是将初制之后的毛茶(绿茶)堆积起来,使叶内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黑茶特有品质的过程。
4. 茶叶感官审评:是根据名茶外形和内质的特征特性对感官的作用,利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评定名茶的品质。
二、填空题:
1. 根据我国茶叶利用与生产规模分五个时期:(1)秦以前茶树栽培起始时期;(2)秦汉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隋唐至清时期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近代茶树栽培的衰落时期;(5)以及当代(1949年至今)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2. 我国古代对茶的称呼有:槚、 苦荼、茗,或荈。
3. 到明代时期,我国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形成了主要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明清时期,在制茶工艺上进行创新,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并发明了青茶制法和红茶制法,促进了多茶类加工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六大茶类制作工艺相继形成,对我国名茶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 2004年中国茶叶生产达86.9万吨首次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
5. 我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茶在我国的历史的沿革可归纳为:从药用到食用和饮用,其中,
饮茶方式从咀嚼到煮饮再到冲饮;制作方式从蒸青到炒青;茶叶形态从紧压茶到散茶,茶叶种类依次从绿茶发展到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和花茶七大茶系。
6. 茶是以采摘茶树新长出来的芽或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若干工序制作而成的。茶叶的制作是个精细的过程,受地理、环境、温度、天气等的影响,做出的茶叶品质也会有所不同。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一个圆满的制茶过程。
7. 杀青分蒸青和炒青两种,在古代蒸青是主要的方式,而现代炒青制作已经成为主流。炒青茶的特点是香味较浓,而蒸青茶的特点是泽翠绿。
8. 茶叶在经过加工最后的工序是干燥,干燥的方式有炒干、烘干、晒干等。每种茶的干燥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炒干的特点是茶叶香气高浓;烘干的特点是茶叶芽叶完整;大多数名优茶为了保证外形和内质普遍采用烘炒型干燥方式。
9. 紧压是制作紧压茶经过的程序,主要有称茶、蒸茶、压紧定型和干燥这几个步骤,而每种紧压茶的制作工序义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0. 名茶品饮应注重:水的选择、茶具的选择、冲泡方法(水温)及名茶欣赏。
11. 现今的茶叶审评方法,有感官和理化之分。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等级评定最通用的方法仍然是感官鉴评,我国名茶品质的评定也是通过感官审评。
12. 名茶的外形和内质共同构成了名茶的品质。外形包括:嫩度、形态、净度、泽、整碎五项因子;内质包括:香气、汤、滋味、叶底四项因子。
13. 茶叶吸湿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轻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光线。
14. 泡茶技艺核心是:掌握茶水的比例、泡茶水温、浸泡时间和茶汤浓度。
15. 器(茶具)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中国早期的茶具以陶器为主,而当瓷器流行之后,瓷质茶具就逐渐取代了陶质茶具的主体地位,现代茶具还包括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
三、简答题:
1. 我国茶叶分类依据和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
我茶的分类方式有多种,一个较全面、较完整的茶叶分类系统,即层次性、结构性。 层次性:一是初制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结构性: 就是在初制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中,又分为初加工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红茶、青茶(商品名为乌龙茶)及白茶等6类]、再加工茶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茶、果味香茶及茶食品等6类)。
此外,根据制茶过程茶类品质特征形成原理又分:不发酵茶类(绿茶)、轻微发酵茶(黄茶、白茶),半发酵茶(青茶)、完全发酵茶(红茶)和后发酵茶(黑茶,普洱茶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