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它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所以我们说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对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能使传统文化正确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毕竟是我们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你比如诚信危机。再比如“孝”,现在尽管人们已经较之过去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很多人孝心已经没有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加之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同时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孝”文化的这种形式也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
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你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要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就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因此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已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文化并非
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我们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你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社会,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再比如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就必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再比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人的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就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还有如爱国主义精神知行合一的意思。爱国主义,这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就全靠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共
同奋斗。还比如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也是推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还有如团结互助,尊老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说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曾记得总理在哈佛大学讲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你比如,强调仁爱,强调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等等,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我们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其实,任何现代化也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可以这样说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就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当代西方许多地方的中国古代文化、国学热,不也表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吗?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国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这种教训还少吗?
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为标志的。因此,我们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