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导教
物理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导教
知识准备:
1.简单的音乐知识
2.有关声的生物知识(如人的发声器官、听觉器官的构造等)
单元目标:
1.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了解乐音的特性
3.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知识结构:
本章可以分为三个单元。前两节为第一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第三节为第二单元,探究声音的特征。后两节为第三单元,归纳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利用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策略:
1. 本章的教学活动是初中两年物理教学的起始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进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是有用的、有趣的。
2. 在学习科学方法和学习科学知识并重的前提下,教学目标应该向学习科学方法一方有所倾斜。设法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水平。
3. 对于探究活动,学生刚接触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可由师生共同完成。
情景示例:
情景示例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环节的教学
让学生制造各种声音:有说话声、敲桌子声、跺脚声、鼓掌声、敲文具盒声……。目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热烈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当学生猜想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下面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上:
1)师:敲桌子,听到声音,没看见桌子在振动啊?如何证明桌子在振动?
学生的积极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在桌子上放杯水,观察水
是否振动;有的说桌上放一个小球或纸屑,观察小球或纸屑是否在动;还有的说在桌上立一直铅笔,观察铅笔是否会倒等等。
根据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法,选择其一进行实验。如桌上放杯水,敲击桌子,观察到水振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发声的桌子在振动。
2)拓展:师:“说话声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想到声带振动。
师:“你怎么知道声带在振动?”
让学生摸喉头发声体验声带的震动。
3)敲响音叉。师:“怎么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学生纷纷想办法。
汇总办法并实验:1.用手摸音叉感知。2.用小球或铅笔与音叉接触,观察到小球或铅笔被弹开。3.把音叉插入水中溅出水滴。
4)小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反思实验:敲桌子时,桌面上放纸屑、小球、水,敲音叉时用小球或铅笔与音叉接触或把音叉插入水中。实验中为什么用纸屑、小球、谁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一种实验方法:转换法。
情景示例2.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设计
1)用细绳演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器材】空罐头盒(或纸杯)2个,细绳(58米)1根。
制作方法1把两个罐头盒的盖子去掉,在盒(或纸杯)底中央分别钻上小孔。
 2再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穿入罐头盒(或纸杯)的小孔中并打上较大的结[不让绳子从盒(或纸杯)底中脱落]。
使用方法】拉直绳子后,一人对着罐头盒(或纸杯)轻轻讲话,让周围其他人听不见,另一人把罐头盒(或纸杯)对着耳朵就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然后再两个人对调试验。
注意事项1操作时绳子必须拉紧,并且中间不能触及其他物体。
 2罐头盒可取用易拉罐、小铁皮罐、盛冰淇淋的塑料杯或蜡纸杯、蜡纸筒端盖等。
2)液体传声的演示
器材】薄塑料袋,闹铃,水桶,水。
制作方法】把发声的闹铃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塑料袋和闹铃一起浸没在桶里的水中。
使用方法】把发声的闹铃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塑料袋和闹铃一起浸没在桶里的水中。
将耳朵紧贴水桶,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注意事项】将塑料袋和闹铃一起浸没在桶里的水中时,用细线吊起来,并且中间不能触及其他物体。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用橡皮膜演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器材 空铁皮罐(或塑料瓶)去掉两端,薄橡皮膜,细绳,平面镜2块(其中小的一块平面镜面积约为24cm2,而且较薄,可以用反射性能好的包装纸),物理支架,胶水,手电筒(或聚光灯)等。
 【制作方法1、去掉铁皮罐(或塑料瓶)的底、盖,在它的一端用细绳扎上橡皮膜。在橡皮膜的中心与边缘之间粘贴小平面镜(或反射性能好的包装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