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结婚习俗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维莱诗婚礼:www.wls520  芙蓉新娘婚礼:www.furongxinniang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过大礼: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带备礼金及礼饼、椰子、茶叶、槟榔、海味、三牲(包括鸡两对、鹅两对、猪脾两只)、莲子、芝麻、百合、红枣、龙眼干、糯米粉、片糖、洋酒、龙凤镯一对、结婚戒指和金链等等,送到女家。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将其中一部份回赠给男家,这叫“回礼”。通常是把上列物品的一半或若干,再加上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桔一对、手帕、女婿的西装、皮带、礼、银包、纸扇一对、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
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古时,女子需要一个大柜和一个小柜到男家做嫁妆,内放七十二件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还有绞剪,寓意“蝴蝶双飞”;尺,寓意良田万顷;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拖鞋两对、睡衣和内衣裤各两套;子孙桶(痰盂),内放红鸡蛋一对、片糖两块、十只红筷子、姜两片、还要一把伞;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6. 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男女双方均要穿着睡衣,女方更要在一个看见月光的窗口,开着窗进行。所谓“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
的长辈,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从前,女方上头后便不准落地走动,所以上花轿时须由大妗背着。上头时“好命佬”、“好命婆”会一边梳一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正日出门:由新娘的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红豆绿豆和米于伞顶和车顶,用以辟邪。
    三朝回门:一对新人代备以下物品返女家:金猪两只、酒一壶、鸡一对、西饼两盒、生果两篮、面两盒、猪肚、猪肉两斤。女家须留女儿及女婿食饭。回门后女家照例回礼,包括西饼、竹蔗、鸡仔、生菜、芹菜、猪头和猪尾。由于时代进步,一切从简,以上各礼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猪肉的,谓之猪肉金。代替西饼的,也就是西饼金了。
    禁忌:孕妇和带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门及过门,更不能触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若“爬头”结婚的新人,须在其未婚兄长之裤裆下穿过才可以出门。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汉民族传统婚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 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 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