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老农保政策衔接情况的报告
县新老农保政策衔接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隶属于XX市,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辖11镇3乡、2个经济开发区、167个村、15个社区、18个居委会,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20**年,全县生产总值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亿元。
  我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试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总结我县新农保制度,总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1992年-XX年9月,这一阶段主要按照原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开展工作,我们称之为老农保阶段。和全国大多数试点县一样,老农保工作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艰难曲折的过程,1995年我县作为安徽省2个老农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试点县之一,建立了老农保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在人员档案、基金管理和保值增值等方面基本按照省、部要求做到了档案资料完整,基金运行规范。截至XX年9月,全县老农保参保人数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554人,基金积累2443万元。二是XX年10月-XX年11月,这一阶段我县开始在全省率先自行探索实施所谓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XX市支持下开发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我们称之为中农保阶段。中农保改革了老农保模式,实行
为什么电脑开不了机个人账户+政府补贴+基础养老金的模式,与以后国家开展的新农保模式基本一致,由于增加了政府补贴,建立了基础养老金制度,农民参保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到XX年11月,全县参加中农保人员达万人(不含老农保万人),全县基金积累亿元。三是XX年12月-XX年6月,XX年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12个国家新农保试点县之一,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新农保。新农保制度实施后,我县在原来中农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惠民政策实施力度,全县每年投入财政补贴资金达到5000万元,由于政策惠民,农民参保积极性日渐提高,新农保工作由原来的行政推动为主,改为农民主动要求参保,XX年,全县参保农民达到37万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3%。四是XX年7月1日,国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后,我县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已开始全面试点。
爱情总是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综上可以看出,我县新农保政策经历老农保-中农保-新农保-居民养老保险四次嬗变过程。新、老农保政策衔接进行了“三步曲”。一是老农保与中农保的衔接,二是中农保与新农保的衔接,三是新农保与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另外还有重要一条辅助衔接就是经办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衔接。
  二、主要做法
  (一)老农保与中农保的衔接。
二寸照片的尺寸
  我县在新、老农保政策衔接三步曲中,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老农保如何与中农保的衔接。
  XX年10月实施中农保时,由于老农保实施已有15个年头,时间跨度长,人员变化大,加上老农保本身基础资料不是很完善,大多数参保人员没有身份证号码,有的姓名不符;同时老农保参保人员身份也很复杂,有村干部、企业职工、个体户、中小学生、计生户及义务兵、民办教师等等,五花八门;更主要是相当一部分是一次性缴费,少则2元、多则上万元,随着岁月的推移,当年参保人已各奔东西,还有部分人员缴费证遗失,无凭无证,核查难度大;更为艰难的是,由于宣传的过头,老农保人员到期领取的养老金与当时的宣传差距较大,众意见大,颇有微词。在新制度实施时,若处理不当,易引发体上访事件。好在我县县乡两级老农保档案基础工作扎实,档案齐全。我县在XX年中农保实施时,权衡利弊,经过慎重研究,对以前老农保参保人员采取了自然过渡的办法。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待遇合并。将老农保人员保险关系自中农保实施之日起,全部转入中农保,个人账户积累额同步转入,与中农保合并计算,享受中农保待遇。
  2、折算缴费年限。将老农保积累总额除以中农保最低缴费档次,折算为中农保缴费年限,但最长不超过15年,折算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油污清洗
中考时间  3、加发基础养老金。对已经领取老农保待遇的人员,统一加发基础养老金。
  4、灵活处理。一是愿全额转入中农保的,其个人账户积累总额全额转入中农保个人账户;二是不愿转入的,本人申请退保的给予退保处理;三是农转非的或迁往外地的一律按退保处理,退发个人账户;四是凡符合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个人账户积累额全部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其代缴(或补缴)的养老保险费。
  5、财政专户管理。将老农保积累的基金全额转入中农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6、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加大宣传中农保的好处,淡化处理老农保的不利影响,建立新政策的信誉。
  7、加强基础管理。XX年在XX市统一安排下,我县中农保采取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农民缴费由银行代扣代缴,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个人账户查询直接凭《对账薄》到银行查询,待遇领取统一采取信息系统审批,全面推行阳关政务。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的改变,推动了中农保发展,同时逐渐消除了人们对老农保产生的影响。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努力,我县老农保与中农保政策衔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体上访事件,新、老制度平稳顺利过渡。
  (二)中农保与新农保的衔接。
  XX年12月,我县被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后,我县XX年建立的地方中农保制度又顺理成章自动转入试点后的新农保管理。由于我县从保险制度到管理规程与国家出台的新农保制度大体一致,只要将参加中农保制度的参保人按试点后的新农保制度管理,享受试点后的新农保待遇即可。
  中农保与新农保转换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领取年龄问题。老农保与中农保都存在55周岁领取人员,新农保统一要求60周岁领取。我们的做法是:
  1、从新农保制度实施之日起,养老金领取年龄统一为60周岁的次月起。
  2、对已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本着自愿的原则,愿意缴费继续参保的,停发养老金,结算个人账户领取余额转入新农保,待60周岁时重新计发养老金;愿意领取的,采取5年过渡期的办法,继续领取养老金,不再缴费,60周岁前基础养老金全部由县政府承担。
  3、进一步增设惠民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与中农保相比又进一步增设了惠民政策,一是增加参保补贴,我县补贴标准每人每年最低补贴50元,最高补贴180元;二是增加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到80元;三是建立了补缴XX县财政补贴政策;四是建立丧葬补助费制度,丧葬费1000元,补助费为死亡人员生前4个月的养老金。新农保
体现了比中农保更加优惠的政策,因此新老制度总体转换平稳。
  (三)新农保与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
  由于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和主要政策基本一致,我县合并实施后的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仅仅增加了一些缴费档次,扩大了参保范围,更换了名称而已,具体缴费方式、筹资模式、管理规程完全一致,新、老制度转换顺理成章,真正是无缝对接。
  (四)信息系统衔接。
  我县1992年实施老农保制度,1995年应用了原民政部老农保管理信息系统。XX年实行中农保以后,由市局统一开发了中农保信息管理系统。XX年12月,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后,省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上线,我县及时将中农保信息转入省系统管理。由于农保管理人数较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因此,每次制度调整时,根据新制度及时完善更新信息系统也是做好新老制度衔接的关键。
  三、几点体会
  我县在新、老农保制度转换过程中,能够做到平稳有序,得到了绝大多数参保农保的理解和支持。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要充分维护好老农保参保人的利益,这是政策衔接的前提。老农保和老农保参保人员是时代的产物,是我们现在新制度的铺路石,在新老制度
的转换过程中,对老农保待遇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对老农保参保人进出,自由选择,留有余地。二是以更加惠民制度推动新老政策衔接,这是做好政策衔接的关键,新政策不仅要换汤,更要换好药,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新制度的好处,要逐渐消除老制度给众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三是要切实加强各项基础管理,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推进新老制度衔接,要全面强化档案等基础管理,积极开展行业达标活动,尤其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快社会保障卡推进的力度,更好地服务参保人,更好地维护好参保人的利益,这才是我们做好新老制度衔接的根本保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