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重阳节在中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这个节⽇⼀直都被流传下来。下⾯店铺精⼼整理了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 王维《九⽉九⽇忆⼭东兄弟》
  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齐⼭登⾼》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齐⼭登⾼》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黄花酒,登⾼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夫九⽇登⾼》
  九⽇龙⼭饮,黄花笑逐⾂。 —— 李⽩《九⽇龙⼭饮》
  ⼼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九⽇⾏...》
  九⽉九⽇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军九⽇思长安故园》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古诗1:
结婚习俗
  九⽉九⽇忆⼭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之东,所以题称“忆⼭东兄弟”。写这⾸诗时他⼤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虽有很⼤吸引⼒,但对⼀个少年游⼦来说,毕竟是举⽬⽆亲的“异乡”;⽽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海中的游⼦就越显得孤孑⽆亲。第⼀句⽤了⼀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对亲⼈的思念,对⾃⼰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情、语⾔、⽣活习
惯差别很⼤,离开多年⽣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切都陌⽣、不习惯,感到⾃⼰是漂浮在异地⽣活中的⼀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定是显露的,但⼀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发⽽不可抑⽌。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团聚的⽇⼦,⽽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分⾃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这样朴素⽆华⽽⼜⾼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经诗⼈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式的警句。
  重阳节有登⾼的风俗,登⾼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名越椒,⼀种有⾹⽓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登⾼,佩带茱萸,⽽⾃⼰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时⾝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位兄弟──⾃⼰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夜》:“遥怜⼩⼉⼥,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王诗似乎更不着⼒。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古诗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兽。佳节⼜重阳,⽟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瘦。(⼈⽐⼀作:⼈似;销⼀作:消)
  这⾸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试之⼼⼤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最使⼈感到愁闷难捱。外⾯天⽓不佳,只好待在屋⾥。永昼,⼀般⽤来形容夏天的⽩昼,这⾸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九⽇,已到秋季时令,⽩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的⼀种⼼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个⼈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长难捱了。这⾥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词⼈的内⼼苦闷。“瑞脑消⾦兽”⼀句,便
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个⼉看着⾹炉⾥瑞脑⾹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聊赖。⼜是重阳佳节了,天⽓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帐中枕上,对⽐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语。上⽚寥寥数句,把⼀个闺中少妇⼼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出室外,天⽓不好;待在室内⼜闷得慌;⽩天不好过,⿊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重阳”⼀句有深意。古⼈对重阳节⼗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句“佳节⼜重阳”,显然有弦外之⾳,暗⽰当此佳节良⾠,丈夫不在⾝边,“遍插茱萸少⼀⼈”,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个“⼜”字,是有很浓的感情⾊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是别有⼀番凄凉滋味。
  下⽚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个主要节⽬,⼤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闷坐了⼀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下愁怀,反⽽在她的⼼中掀起了更⼤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边饮酒,⼀边赏菊,染得满⾝花⾹。然⽽,她⼜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也⽆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有暗⾹盈袖”⼀句,化⽤了《古诗⼗九⾸》“馨⾹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就是北宋诗⼈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则以“暗⾹”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词⼈⾼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
馨⾹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禁,再⽆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掀起了,⼈感到⼀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风傲霜,⼈则悲秋伤别,消愁⽆计,此时顿⽣⼈不如菊之感。以“⼈⽐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