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涉牌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探讨
[摘 要]近年来机动车涉牌交通违法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对实际数据的分析和规律性的总结,相关的查处手段较为单一,技术较为局限,查处率较低。文章通过采集、统计北京市部分卡口监控数据,分析了涉牌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时间等分布特点;通过对驾驶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该类违法行为产生的可能原因,为交管部门制定涉牌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方案和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涉牌;交通违法行为;卡口数据;分布特点;问卷调查
一、引言
公安部明确规定了三类涉牌交通违法行为,分别是: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这些行为性质恶劣,因此,2008年、2009年,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涉牌涉证专项整治行动,并分别查处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394万余起和248.3万起。[1]同时,公安机关加大了涉牌违法的打击力度,即公安部第
123号令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故意遮挡、污损或不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由原来的扣6分改为12分,这极大增加了违法成本。但由于查处方法基本停留在民警现场发现及众举报这两种方式,缺乏有效、主动的查处机制,且缺少对违法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相关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查处率较低。为有效遏制机动车涉牌交通违法行为,发现其规律特点,在不增加执法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查处成效的最大化,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卡口数据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归纳涉牌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比例,分析该类违法行为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为交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涉牌交通违法行为的分布特点(以北京为例)
自北京对小客车的增长速度实施指标调控措施以来,小客车的增长速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仍居全国首位。面临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需求,摇号政策使车牌获取更为不易,供需的严重失衡使涉牌违法现象愈演愈烈。为严厉打击涉牌交通违法行为,净化路面交通环境,北京交管部门采取一系列严密管控措施,并于2011机动车摇号年5月在车管所成立了“涉牌违法整治打击办公室”(简称“涉牌办”)。自涉牌办成立以来,北京市增大警力投入,密集巡逻时间,三个月内共查获涉牌涉证案件165起,扣嫌疑车154辆,收缴伪造号牌
121面。虽然整治成果有限,但对提高交通安全,减少涉牌违法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