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7 月,“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崭新的名词出现在每一位教育者的面前,这标志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鼓励学生的话这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的前提。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的正确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想,前六个分句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九年的语文学习,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完善。但是,很多教育者容易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人说,哪个学生语文成绩好,他的语文素养就高,这 句话不够妥当。语文素养不仅表现在语文成绩这一方面,还表现在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气质修养、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以及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孩子好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很多美好的品质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言谈举止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哪个学生书读的多,视野就开阔,谈吐文雅,举止得体,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就高雅。读的好书多,眉宇间就有一种浩然正气,品德高尚,爱好广泛,思想健康,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做人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语文教育的责任还表现在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影响。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难教!心理脆弱、个性强、心理承受力差、不懂得宽容……我想,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方面,所有任课教师中惟有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那么终生学习将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那么意志坚强将成为学生恒久的品质;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教导学生保持平常心,追求高尚,那么每个学生心中永远珍藏着阳光。
        在我的班级内黑板上方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老师语录”,内容是我写给学生的十句话:(17-1=0 学好每一门功课是你的责任。(2)入门即学,怕苦莫入。(3)做好自己,我喜欢你;改变自己,我欣赏你;超越自己,我佩服你。(4)自己扔的纸捡起来,别人扔的纸更要捡起来,不为别的,只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5)心动不如行动。(6)没有不能,只有不做。(7)相信奇迹的人,就能创造奇迹。(8)坚强,是不被困难吓倒;是不被胜利冲昏头脑。(9)让品行和身体一起成长。(10)让优秀成为习惯。这些话陪伴我的学生三年,很多学生把这些话当成了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这些话激励着很多学生从懦弱走向坚强,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失败走向成功。
    还有一段小插曲,这是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班里共有72位学生,其中2/3是城镇学生,1/3是农村学生。按说,城镇学生家庭条件好,花钱不用考虑够不够用;农村学生每周的生活费有限,花钱需要节俭。城乡学生学生在一起,如果心态不好,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城镇孩子花钱大方,看不惯农村孩子的谨慎(小气);农村孩子羡慕城镇孩子,渐渐产生攀比心理,心理就会失横。
    我们班同学在这方面不叫人担心,从七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节俭的品德,以节俭为荣,不乱花钱,不攀比。有一天课间,我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一个城里孩子喝着从家里带来的绿茶,边喝边聊,快喝完的时候,一个乡下孩子突然说:“等你喝完后别把瓶子扔掉,我拿去刷刷好装茶。”听了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生怕看到不愿看到的眼光,听到不愿听到的笑声,从而伤害了那个学生。然而,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个学生说:“好。”喝完之后,递给她,大家继续谈话。
    那一刻,我心里感到十分震撼,多么平常的话语!多么坦荡的胸怀!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追求,哪一个孩子甚至大人能做到?所以说,教给学生知识重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
    在许多美好的品质中,“感恩”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人们越来越爱谈的话题,这个话题也频繁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怎么教?在课堂上教,在生活中教。
    比如,每年的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来临之际,我都按时要求每位同学给妈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要表达三层意思:(1)感谢妈妈;(2)理解妈妈;(3)自己感恩的行动。写好后放在妈妈的枕头下面。这个感恩的行动虽小,却让许多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行动,是不是更直接地让学生学会感恩?
    所以说,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教给他知识的是老师,培养他美好品质的是老师,而语文老师更是任重而道远。
    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前提是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二是强调语文课
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来的)。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是,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要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熏陶感染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生成。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习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反映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对话。(教师学生  学生文本  学生学生)在对话中阐述自己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知。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
      做好这一点,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过程中,小组讨论中,知识拓展等。
    举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人生寓言》第一则《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在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时,语文老师就不能设置障碍,要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见解。有的学生就产生疑问:“拥有巨大的财富,就能产生得失之患,那么比尔.盖茨、李嘉成等人不就天天处于惶恐不安中吗?”有的学生提出:“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有的学生说:“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阅读就应该同作者平等对话,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阐述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成长的有益启示。
    做好这一点,还可以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比如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设有“读者点评”“个人收获”“与作者对话”等栏目,就是让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当代孔子”魏书生老师说过一句话:“无论课程怎么改革,语文课怎么教,都离不开对学
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比如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都需要学生反复的吟诵品味,还包括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辩论赛等等。
    另外,要不断开发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为了把这次活动办的精彩,我的学生们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去准备。我的口号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让同学们走出课堂,收集、筛选、整理、组织活动,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最后我班同学在学校电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
    3.要正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感情彩强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情感熏陶的功能。
    由此看来,只有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才能使语文教学散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