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八年级(人教版)·教学评价一
    (2022—2023学年下学期评价范围:八下第1、3单元,名著导读一,课外古诗词诵读前4首)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睢》)
    (2)____________,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3)微君之躬,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诗经·蒹葭》第一章中描写主人公对所爱的人隔水相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动态描写,生动描绘出鱼与人相亲的温馨画面。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海枯石烂,都无法阻隔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正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甲】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氏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
    【乙】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diǎn故都是通过了他的
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dūn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派。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散(    )碎 diǎn(    )故 格调(    ) dūn(    )厚
    (2)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
    (3)以上文段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______。【乙】段中的“他”是唐代诗人_____,有“______”的美誉。(3分)
    (4)联系《经典常谈》,说说《史记》与《汉书》的体例有什么不同。(4分)
    3.某校八年级(1)班组织开展“走进《2023中国诗词大会》”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下面是小伟同学从网上搜集的一则消息,请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2月3日晚,《2023中国诗词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届飞行技术专业校友、南方航空机长马保利夺得本届冠军。作为新时代的航空青年,马保利在南航就读期间就是一位“诗词达人”。这一次的比赛中,他还带着女儿一同参赛,希望将诗意的种子代代传承。
    (2)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中的内容,请你帮她修改,补充。(6分)
    【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即便天各一方,仍能与亲人共同分享所见美景,这是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的期盼。如今,这种期盼已经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现实。【乙】在现场、在“云中”、在电视机前,无数人聚焦于这一诗词的舞台,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
    面对远方,纵使崎岖坎坷,也坚信“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纵使风高浪急,也坚信“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当每一个你我,都坚定理想信念,勇毅前行,我们
的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完成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①【甲】句有一处标点运用错误,请你修改。
    ②【乙】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一致推荐你给《2023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马保利写一段祝贺语,请你写下来。(3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悠悠豆花香
    曹淑玲
    ①门前小街上,多了一家豆腐摊儿。一辆电动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豆腐,豆浆,豆片,豆皮,好像豆子开会,热热闹闹。小街一景似的,每到日落,很多人特意陆续来等。
    ②卖豆腐的是个女人。五十刚出头的样子,外地口音,衣着朴素干净,手脚很麻利。人们因急着回家,或怕买不到,都有点迫不及待,纷纷先付了账。倒是女人始终微笑着,轻声应着:“好,……”并不抬头看,只淡定娴熟地切,称,拿,递。豆花香幽幽地飘出来,深深浅浅,萦绕不绝。
    ③“呀!”好久没有闻到如此地道清醇的豆花香了,儿时的故事好像倏忽间被唤醒了,似一粒胖豆子,正从记忆的土壤里拱出来。
    ④秋日的田埂上,祖母总会带我去收豆子。看着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豆荚,稍不留意,就要“噼噼啪啪”爆开来。祖母会笑得合不拢嘴,一面念叨着“好哦,好哦”,一面轻手轻脚地收割,仿佛那是她养育的孩子,生怕碰伤抑或遗落一粒。
    ⑤祖父过世早,祖母一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维持生计的唯一出路是做豆腐。看祖母做豆腐,仿佛看一场大戏,夜的帷幔刚一拉开,祖母就要登台了。经过一天的浸泡,豆子像
沐浴过的美人,体态丰腴莹润。此时,祖母却并不急着做,而是有仪式感地虔诚静默地凝视着。她喃喃自语:“你们啊,得熬过了多少晴天和雨天,不易,到了家了,我会好好伺候你们的。”
    ⑥磨豆子最累,祖母却从不交予别人,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推着磨盘,就像她竭尽全力推动着生活压给她的那些苦难,不急不恼,不怨不艾。一圈又一圈,白的琼浆汩汩淌下来,那是豆子平凡生命的奉献。压轴大戏是祖母用卤水“点花”,那是做豆腐的秘诀。每每此时,祖母表情显得很凝重,既从容淡定,又严谨认真。多一点,豆腐就老了,又黄又涩。少一点,豆腐又嫩了,易碎,失了弹性。
    ⑦祖母做的豆腐细腻醇香,十里八村都等着买。我问过祖母“点花”秘诀,什么样的比例,才能把豆腐点得恰到好处。慈爱的祖母爽朗地笑起来:“傻孩子,哪儿有啥秘诀啊,奶奶不认字儿,可奶奶懂一个理儿,‘点花’就是把握好分寸,就像咱做人,遇到事,莫慌神儿,拿得起,稳得住,像这豆腐,清清白白。”
    ⑧后来,读《苏东坡传》,读到苏轼因官职被贬,薪俸不高,每次待客,便亲自下厨,在豆腐上大做文章,他写“箸上凝脂滑,盘中软玉香”,我掩书而笑,豆腐的身影不仅在民间,
也在隽永的诗意里。
    ⑨祖母走后,我就很少买豆腐了,用石膏点就的豆腐像一个丢了生命的壳子,空有一副皮囊,早已无味。
    ⑩一阵晚风掠过,浓郁密匝的豆花香飘散出来,弥漫了我的味蕾。我喜欢上女人的豆腐。
    有几次买豆腐,总见一男人坐在马扎上,虚胖,苍老,稍显病态,牙齿尽已脱落,只偶尔帮女人收个零钱。听人说,那是他男人,是做豆腐好手,一场大病如大厦将倾,她硬是靠卖豆腐撑了起来。她说一盘子好豆腐,怎么压都不碎,人的肩上被生活压了点苦难,也不该怕。好的豆腐,撑得起的不单单是压在身上的石头,还有人心。不管啥时候,人心都得像豆腐一样,不能散了个儿。
    晚风中,豆花香幽幽地飘荡着,萦萦绕绕,绵绵不绝,香溢在整个人世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喜欢上女人的豆腐,除了因为豆花香,“我”还从女人身上看到了祖母的影子。
    B.作者对儿时故事的深情回忆,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外祖母的无限思念。
    C.“点花”是外祖母做豆腐的压轴大戏,那是做豆腐的秘诀,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D.第 段以“豆花香”巧妙点题,同时流露出对祖母的思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以“悠悠豆花香”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