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正像杜甫是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里,杜甫在诗歌的风格上,也带有那经历艰难而出现的痕迹。盛唐诗人大都凭天才作诗,近乎自然流露,所以诗歌也通俗易晓;杜甫是除了天才之外还要加上苦功的,他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自许,要求自己的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在诗上所下的功夫乃是“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的,这些也就是后人为什么称杜甫为“诗圣”的缘故。杜甫的诗一般说来比较需要解释,这是由于杜甫在表现上要求更有力,更集中,例如他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说:“一洗万古凡马空。”这样的诗句是不是需要一点解释呢?多少是需要的;是不是表现得非常有力呢?当然是的。杜甫在这里是把诗歌语言表现的奥妙展示给了人们,我们虽需要克服一点困难,但我们所得到的实在是更多。杜
甫出现在整个诗坛行将落潮之际,他是要将那盛唐之音坚持到最后一刻,因此所要克服的诗歌语言上的困难就远较其他盛唐时代的诗人多,因此我们读到杜甫的诗时也要分担到这一部分的困难与努力;然而这种困难并没有阻碍了杜甫的表现,相反的,他表现得更有力,更集中。杜甫完成了这个艰巨的工作,便成为唐代诗歌语言的大师。他诗中的名句是美不胜收的。
(摘编自林庚《中国文学简史》)
材料二:
杜甫的贡献并不限于“集大成”。集大成之说容易使人误解杜甫只是融会前人的成就,而杜甫在继往之外,更多的是开来。他的最大本领是善于把慷慨述怀、长篇议论和具体的叙事、细节的描绘、用典的技巧以及对重大社会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艺术结构中。开合排荡,穷极笔力,深厚雄浑,体大思精,便是他那些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歌行等以咏怀为主的长篇诗歌的共同特。这类诗是盛唐之音中的洪钟巨响,也开创了在诗歌中大发议论的先例。恳切淋漓的议论不但抒写了诗人浩茫的心事和深广的忧愤,而且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为诗歌增加了磅礴的气势和排山倒海的力量。
与李白全力创作旧题乐府和六朝风味的歌吟相反,杜甫最重大的创新是继承《诗经》、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本着缘事而发的精神,即事名篇,开出新题乐府一体。这些诗既是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又是从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既吸收了汉乐府叙事诗多用对话和片段情节客观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又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彩。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时代背景,将汉乐府叙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单一性变为多面性,充分调动歌行的跳跃性和容量大的长处,自由地抒写他对时事的感想和见解,更是他对汉乐府叙事方式的重大突破,并开创了中晚唐至宋代以新乐府写时事的优良传统。
说诗者历来以“沉郁顿挫”形容杜诗的主要特。这四字原是杜甫的自评,“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因而后人以此四字来形容他的风格,便包括了深沉含蓄、忧思郁结、格律严谨、抑扬顿挫等多重内涵。杜诗格律之精严,独步千古,其中以五排与七律最见功力。其五言排律凝重典雅,篇制之巨,数量之多,在盛唐以前军见。七言律诗则尤有新创。盛唐七律尚未脱出歌行韵味,虽风神极美,流畅超逸,而体裁未密。到杜甫手中才工整精炼,一篇之中句句合律,一句之中字字合律,而又一意贯穿,一气呵成:特别是晚年居于夔州时期,大力创作七律组诗,在典故和
故事上驰骋想象,以苍凉的笔调绘出浓丽之旧梦,句法的提炼和声情的传达妙合无垠,将七律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盛唐诗的风格大体不出清新与豪放两大类,而杜诗则除了沉郁顿挫以外,还有多种风格,或清新,或奔放,或恬淡,或华赡,或古朴,或质拙,并不总是一副面孔,一种格调。在大量抒写日常生活情趣的小诗中,他注重构思、语言等技巧的变化,为后人开出不少表现艺术的法门。他擅长移情入景,深细描写新奇的意趣,使常见之景充满活泼的生命力;他的景物描写往往超出可视可听的界限,捕捉潜意识和直觉印象,表现出更深一层的内心感觉;经他提炼过的诗歌语言能微妙地传达出字面意义所不能涵盖的声情语感,无论是融化经史典故还是使用口语俗语,都是通过充分地发掘语言潜在的表现力,以显现出不同的格调。所以他不避尖新生僻,不避拗拙深险,这就冲破了盛唐以闲雅、冲淡为上的审美趣味,大大拓宽了诗歌的题材和境界,开出了中晚唐乃至宋诗各种艺术流派的踩径。
(摘编自莫败立/处甫选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大多盛唐诗人不同,杜甫作诗在天才之外又加上了苦功,他的诗歌风格带有经历艰难而出现的痕迹,通俗易懂的诗较少
B.杜甫克服了诗歌语言上的困难,他的诗在表现上更有力,更集中,读者经过努力理解了其诗歌语言的奥妙后,所得到的其实更多。
C.杜诗中以咏怀为主的长篇诗歌可谓盛唐之音中的洪钟巨响,诗中的议论体现了诗人的政治远见,蕴含着磅礴的气势和排山倒海的力量。
D.七言律诗到杜甫手中才工整精炼,不再有歌行韵味,尤其是他晚年在夔州时创作的七律组诗,将七律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尊称杜甫为“诗圣”,突出了其道德含义,认为杜诗集中展现了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品质与情怀
B.杜甫开创了在诗中大发议论的先例,这些议论直接表达他的情感和政治见解,还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C.从杜甫“开出新题乐府一体”来看,文学艺术上的创新,往往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D.杜诗除了“沉郁顿挫”之外,还兼具清新、奔放、恬淡等多种风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3、下列“诸家咏杜”诗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B.苏轼《韩幹马》:“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青不语诗。”
C.姜特立《谢人惠诗》:“炉鎚锻炼不遗力,造化穷锼无遁情。”
D.陆游《读杜诗》:“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
4、中唐诗人元稹评价杜诗说:“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看法加以分析。
5、杜甫是“唐代诗歌语言的大师”,他在诗歌语言上的做法对今天的诗人有哪些启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葵(节选)
萧也牧
因为我的缘故,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这一家人受到了多大的连累!我愈想愈觉得后悔,真不该跟秋葵上这儿来。急于离开这儿的念头油然而生。可恨的是我的病总不见轻。虽然不再发高烧了,可是身子骨软弱得厉害,伸伸胳膊抬抬手都觉得累。我想,上去晒晒太阳,透透空气,病就好得快了。我把这意思对秋葵说了几次,她总是无力地摇摇头。
她说,这儿是游击区。虽说村政权还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敌人说到就到,有个三长两短,谁敢担保?
她说,就在去年麦夏,本区的马区长在这村里养病,被敌人逮住了。开头,敌人不知道他是干嘛的,后来,在他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点蓝墨水点子,就知道他是个干部。可是敌人装作不知道,指着他问老百姓:他是不是“良民”?大伙儿都说是。敌人就问,谁敢替他担保?
“那时候,我爹还在。他是个‘两面干部’。这当儿,他就站出来,走到敌人跟前说:‘我敢担保!’敌人笑笑,顺手把他也捆上了。……”
她说到这里,脸变得蜡黄,胸部一起一落地,说不下去了。歇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这当儿,我娘一头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用刺刀一挡,在我娘的眉梢上挑了一大块。呵!真吓死人!我娘的半件白褂都被鲜血染红了。……”
“敌人把马区长逮到炮楼上,把他的衣服剥了个精光。敌人拿着马刀,用刀尖指指他那暴起条条肋骨的胸口,那条驴也似的洋狗冲着马区长瘦筋巴骨的身子猛扑过去,撕开了他的肚皮。他家里的人来收尸的时候,只取走了一条大腿。”
“那年我娘听到了这消息,不到一个月,一头的黑发全变白了,满嘴的牙齿全都活落了。到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地里去锄地,丢了锄头;做饭的时候,把韭菜当成面条,囫囵扔到锅里,把面条当成韭菜全切碎了。…老白呵老白!你说说,吓人不吓人?我娘直到听说爹没有死,被运到东三省去下煤窑了,她心里才落下了块大石头……”
我再也不敢看她一眼,只听见她呼哧呼哧地喘气,接着她有气无力地说:“我想起这些事来,心里就害怕。我怎么敢答应你出去晒太阳?”
从此我就断绝了上去晒晒太阳的念头,打定了主意:好歹能动弹了,立刻离开这里回山地去,我没有任何理由让这家老小为了我心惊胆战。此后每当秋葵下洞来问长问短的时候,我再也不提晒太阳的事。可是事情往往出乎意料,有一回她急急忙忙地下来了,还没见她人,就听见她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从明天起你可以出去晒太阳了!”
说什么我也不答应。这使得她十分恼火,竟然说:“你怕死,是不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