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详细...
2020-2021学年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
        语文试卷      2021.01
一、(7)
1.班级开展期末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照要求,完成题
    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史铁生
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公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启迪;姚鼐在泰山之巅,静观红日喷
薄而出,精神也随之升华。
    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
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     
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
(l)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3)
      (填序号)句,改为: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2分)
(3)靖节先生指              ,少陵野老指                            2分)
二、(12)
    班级将举行乡土中国综合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立了家族:差序格局的中心研讨话题,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活动。(12)
材料一:
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
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一一你那里配姓赵!”
    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民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选自鲁迅《呐喊·阿Q正传》)
材料三:
    家庭是政治生活伦理与行为的训练场。家庭仪式通过共同参与,以及对特定人的容括
和排除而强化父系继嗣原则。依照理学的训诫,全部家庭生活和活动都应围绕着祠堂来进
行。
朱熹迈出了极端的一步:将宗族祭祖仪式的权力扩展到整个血亲体。随着宗族的扩张,对
正确的居家仪式的考虑也扩展开来,无论在社会意义上还是在地理意义上。普通家庭通过设
立自己的家祠认可这一社会秩序,以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的成员身份等。在晚
期帝制期间,以祭坛为中心的日常仪式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包括许多并无识字之人的
家庭,绑缚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当中。
    (选自[英]白馥兰《技术、性别、历史》)
2.活动一:为研讨的中心话题差序格局拟写一个词条,帮助小组成员明晰其概念内涵。
30字左右)(4)
3.活动二:《阿Q正传》中阿Q我本来姓赵,可是赵老爷不许我姓赵。有同学对
Q为什么在意姓赵有困惑,请结合材料帮同学解惑。(4分)
4.活动三:有同学提出,如今已经进入后乡土时代,但重修家祠、家谱现象越来越多。
请对这一现象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4分)
三、(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
雨而少凤;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
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
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
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
很高的碧绿的天,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
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
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或白者为佳,紫黑次之,浅红最下。最
好,
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zhui。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
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
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
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
    ①点zhui(  )    ②混混(  )    ③一破屋(  )
6.选文第一段对江南之秋的叙写属于闲笔,但闲笔。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作答)(4分)
(l)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
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2)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8.景物的选取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取向。本文选景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四、(18)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8)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唐]韩愈《师说》)
    (二)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撼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
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
风,洗一时之旧柒,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
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
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选自[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B.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C.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D.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句读:指文章句意己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2)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4分)
12.士大夫竞耻相师的表现有哪些?请依据选文(一)概括。(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