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点拨(七) 联想、想象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七) 联想、想象的技巧
作文技巧点拨(七) 联想、想象的技巧
要义解读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是材料创新的过程。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问题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积累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和想象首先可以丰富作文材料,可以拓宽思路;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积累,解决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等问题。
技巧点拨
高考作文联想、想象的常用方法美伊战争
1.续写故事,拼接现实
这种方法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采用借树生花的手法,活用典故和人物形象,以古写今。
如,学生习作《阿Q春风得意孔乙己枯木逢春》借用了鲁迅文章中的孔乙己作为一个药引子,把小说的主体部分放在孔乙己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离开咸亨酒店后,曾一度心灰意冷,想一死了之,可终究还是活到了今天之后,通过想象,把孔乙己和阿Q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中,虚构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黑幽默。用漫画式笔法讽刺了文坛的浮躁风气。为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小说采用了一些当今的术语名词,以加强效果。如凯迪拉克”“包你发财”“领带”“互联网等,读来不禁令人思之、叹之。值得注意的是续写一定要合乎人物性格及其发展逻辑,不能做违背常理的改动。
2.巧妙想象,放大细节
一些老故事、老题材只要大胆虚构,巧妙想象,抓住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再现放大,就能写出令人动容、血肉丰满的文章来。如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一个老题材,而有同学在《边塞奇葩》中这样写道:
木兰将自己的心愿诉于亲娘。木兰,你是不是发了疯,怎么说话这样荒唐?娘一脸惊诧。木兰不听,拉着父亲来到后花园比武较量,终于令老父捋须称赞:木兰儿啊,你的武艺确实大有长进,可你一个女儿家……”父亲望着木兰,目光中充满了爱怜。
通过情景的再现铺写,放大细节,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木兰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放大的细节一定要准确、真实,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
3.移花接木,别具一格
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在高考作文中,如果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这种写作迁移的方式,我们就叫它移花接木法。移花接木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鉴畅销书引发写作灵感。紧扣时代的脉搏,是高考命题的特点。余秋雨的《千年一叹》、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就有学生借用这些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借助四大名著来展开故事。既可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也可以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的故事。
3)借助学过的课本进行独创。如仿照了高中语文中的《谏太宗十思疏》也可以写一篇《谏……疏》。又如在举世关注的美伊战争时,广州某报曾发表了一则《为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柳永的词。
4)借助其他文体的形式进行文体的嫁接和杂交。如日记、手记或书信,本属应用文体,用日记、手记或书信形式写小说就有了新意。还可用招标书、诊断书、征稿启事、会议纪要、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写作文。
4.角换位,避俗出新
所谓移形换位,就是将写作中心对象对换其客观存在的位置,改变原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并将的身份、地位互换,让经历应当经历的事,以的亲历亲感来演绎故事,来表现的思想情感。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更加亲切,增添新鲜感,从而避俗出新,让平淡的题材顿添新意。需注意的是,运用角换位,避俗出新,必须将错位后的置于事件现场,并通过对错位后的亲历亲感的描绘写出新意。同时,要注意从正面立意,如果把自己错位成名家大款,躺在别人的成就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或模拟大款成天吃喝玩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产生消极影响,这应视为思想不健康。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广东高考)请以不要轻易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不要轻易说就是要谨慎说,而为什么要谨慎说?对什么问题要谨慎说呢?怎样谨慎说?同时,这里的字有放弃、拒绝、反对等意思,如果这样快速地联系起来,我们作文的思路和内容就会轻车熟路。如果再从大的背景看,从目前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看,经济上去了,国力增强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的情绪也不断高涨,在国际事务中只要有一点对中国不利的言论,我们就会把民族的情绪发展到极致,人云亦云,抵制、否定、怀疑一切。不要轻易说’”是一种睿智,在挑战”“挫折面前是需要这种睿智的;不要轻易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尤其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不要轻易说’”更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表现。这个作文题目应该说给考生留下了联想想象的空间,需要恰当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拓宽思路,写出文采,充分表达睿智和思想。
佳作示例
不要轻易说
四十二年前年逾六旬的老舍先生也曾申辩我没有卖国,事情不是这样的,但英姿飒爽的小将却轻易地对他说不,快交代,为什么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美国?老舍被拳打脚踢,眼镜破碎,一身青紫,跪在桌上。他高傲的头颅终于无力地耷拉下来,仅剩的一点力气支撑起他疲惫的身躯走向太平湖岸。我想老舍临死前嗡嗡地响于脑中的只有一个音节——“”——这一简单短促的汉语音节此刻却成为了对最粗暴强权的直接否定。意味着你已丧失了说话的权利;意味着你已被剥夺了做人的尊严;意味着在这一癫狂的时代,人性必然败于兽性之下。据说,老舍是将头直接沉到太平湖的淤泥中窒息而死的。我想,老舍先生是想用淤泥堵塞耳朵,让这一声声的否定永绝于耳吧!
一声声的否定可以断绝在老舍最后宁静的天堂之路上,可是它却在中华大地上足足震响了十年之久。巴金在《怀念萧珊》中说到,自己被干校关押之时,也正是爱妻萧珊患绝症濒死之时,巴金一遍遍地哀求,让我陪陪我年老的妻子,陪她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你必须回干校去,你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巴金老人啊,他怎能想到,这一充满人情温暖的哀切祈求换来的还是一声的回绝呢?是的,巴金老人
想不到啊,他能写尽人性的百态千姿却终也无法看懂兽性的狰狞不堪。的最终审判隔离了巴金与萧珊的生死两界,也隔断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
多少不屈冤魂幽幽地飘荡在四十年前中华阴霾的天空上,多少赤子心灵血肉模糊地被碾碎在四十年前饱经苦难的干裂的土地中。而今,年轻的学子们,让我们按住胸口,里面是否还流着华夏民族的鲜血?是否也还有两行热泪证明我们人性的回归?让我们默默地祷告起誓:不要再轻易地说,不要再以正义为名去完成屠戮生灵的最大的不正义,不要再将人性让位给兽性,将人权让位给强权!
四十年后的今天,野蛮已退出了历史,文明已登上了舞台,显性的、狂热的暴力已销匿了踪迹,但你想想,隐性的、冰冷的暴力是否还潜藏于我们其中?一声声的呵斥曾深埋于太平湖的淤泥之中,可是如今它们是否又开始重着衣裳,粉墨登场?
当翁帆选择了杨振宁,多少人轻易地说?当万科老总王石为赈灾捐款数额不大之时,多少人轻易地说?当范美忠老师说出地震时自己先跑,未救学生时,多少人轻易地说?可是有谁规定,28岁不能嫁给82岁?有谁规定,自愿捐款,数额必须达到一个定量?有谁规定,教师不能懦弱胆怯害怕死亡,而必须成为舍生忘死的英雄?我们羡慕郎情
妾意,可是忘年之爱也未为不可;我们尊敬慈善大义,可是捐款也该以自愿为前提;我们崇敬救人英雄,可是救己的凡人也不算可耻。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请不要轻易地说。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表达自我,你再冷静想一想,再决定,是可以还是
可以说,但请不要轻易地说,请不要以正义为名,用伟岸崇高的道德了平凡卑微的人性。
太平湖已填平,地铁站已发车。愿这缺乏气度,缺乏包容的民族狭隘永远在地铁的碾压之下不得复生,愿老舍先生曾经的缄默与寂静能给我们民族以无声的警醒。不要轻易说。看吧,铃声响起,地铁开了,前方是苹果园站,那里,苹果就要丰收了。
亮点透析
亮点一,巧妙想象,放大细节,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回忆老舍、巴金在时期的悲惨遭遇时,小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历史,使人不能不反思那段癫狂的过去,为下文申明观点蓄足了势。
亮点二,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本文紧紧围绕着不要轻易说’”这一中心,由反思历史写起,结合现实社会中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现象展开论述,用简短的文字,展现了小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
亮点三,关注现实,选材新颖。本文能把近几年甚至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恰当引用入文,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