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目前,在中国媒体上,尤其平面媒体新闻报道数量最多的新闻报道,除了动态新闻,就数综合报道。
动态新闻和综合报道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新闻体裁。
一般的消息都是一事一报、一时一报,很迅速,可以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事件最新动态,但消息也很零碎,不能让受众了解事件的全貌。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报道正弥补了消息的不足,也体现了综合报道的作用和特点。
综合报道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报纸上。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报纸也是以一事一报的动态新闻为主。但30年代,广播诞生了并迅速崛起,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在时间性上压倒报纸,报纸面临生存危机。在30年代中期,报纸创立了综合报道,综述每周发生的新闻事件,深受读者欢迎,从而使报业在广播冲击下站稳了脚跟,并快速发展。综合报道从此确立其在新闻媒体的地位。
综合报道不以时效取胜,而是追求全面和概括。它的题材多为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涉及面较广,信息量大,要求记者既要具备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又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去繁就简,在掌握大量背景资料的同时,把纷繁复杂的事物整理出清晰的脉络。
第一节
综合报道的基本要求
综合报道的诞生,确实出于报纸应对广播的崛起而采取的举措。但它在媒体长盛不衰且不断发展,那决非是记者编辑的主观动机,而是它满足了受众的客观需要。所以,综合报道的基本要求必须从顺应受众的需求出发。
一、完整、全面让受从能了解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社会现象的全貌
案例14-1
“中国制造”将无所不在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家、特别是美国工业家最喜欢的工厂。继传统的玩具和服装产品之后,中国又开始靠电器产品赚大钱,抢走亚洲邻国的生意。中国电器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达到每年3000亿美元。
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消费国。今年9月,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额增长了33.1%,2002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有可能达到920亿美元。有些专家认为,中国实力的
迅速上升与西方大众消费品普遍降价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开始让人感到担忧。这是除中国的贸易顺差以外,又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2002年5月以后,美国进口的中国货经常超过他们进口的日本货,美国显然也该意识到: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火车头,正在吞噬其东南亚邻国乃至日本的工业基础。2002年,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将达到520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来自日本和台湾。
20年间,中国同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一直以1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而且,这个速度将来还会有增无减。2001年8月,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供应国。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的尼古拉斯·拉迪所说,“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有利于亚洲的地区一体化,最好的例子就是台湾。2001年底,中国大陆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在这些贸易关系中,除地缘政治因素以外,正是世界大工业集团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实施的整个战略彻底改变了中国。
这些集团20年来在中国投资约6000亿美元,开设了非常现代化的工厂。对于13亿人的消费市场来说,这些工厂太大了。它们后来被改建成出口基地,主要生产服装和体育用品。台湾、香港和韩国本来占据对美国服装出口市场的60%。现在,大半市场都被中国大陆抢去。
中国已经成为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第四大工业强国。全世界销售一半的摄像机、30%的电视机和空调、25%的洗衣机和20%的冰箱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今年1月,中国生产的DVD影碟机和电脑在美国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7%。仅今年6月份一个月,其销售额就达到12亿美元。中国生产的电视和音响设备在美国的销量也是直线上升:从1988年到2001年,
美国的进口额翻了一番,去年达到6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餐具也横扫美国厨房(6.6亿美元)。而这不过是刚刚开始。摩托罗拉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37亿美元,它计划在2006年之前再投资四亿美元。
“中国制造”今后将无所不在。中国的出口商品已经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而这些商品的价格却平均每年下降15%。对西方工业国家来说,中国劳动力充裕,可以开给他们较低的工资(平均每月160欧元),从而保证产品更具竞争力,而这些劳动力都是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的。
这一点在美国开始有所反映:美国工业领域的就业机会开始减少,因为被转移到了中国。美国消费品的价格也大幅度下降。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具有明显优势的某些工业领域,中国几乎把定单都抢到了自己手里,并且使这些产品的国际价
格不断走低。继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祸”之后,现在让美国发抖的是“中国祸”,还有中国那无法抗拒的的竞争力。(法国《费加罗报》2003年10月23日)
这篇报道则基本以面上的材料为主,以大量数据概括出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和对世界各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中国外贸出口到港台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以完整数据到微观的出口商品种类、数量,短短的
一篇新闻,概括如此庞大、复杂的领域,却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受众比较充分领略了“中国制造”的威力。
二、凸现新特点,新趋势,让受众把握某一领域最新发展态势
案例14-2
《广州日报》2003年7月9日刊登了广东省第一批录取当年高考生的报道,标题是:
广东高校昨天开始录取新生(肩题)
今年考生既重名校更重专业
(新华社2004年5月30日)新闻分别报道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工业大学、广州外国语大学,“昨天”招收第一批新生的情况。
高校年年招生,按一般的招生报道,只需写上广东第一批招生院校的名单,招收的人数、再把文、理科高考“状元”作为亮点写上。但本条新闻的过人之处是写出了今年新生报考院校的新特点,注重名校更重专业。
“防热”与“升温”并举
——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前行
是结构性调整、而非全面紧缩(小标题一)
经济运行“冷热不均”第一产业投资只增0.4%(小标题二)
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的环节迎来一系列“重大利好”(小标题三)
(《文汇报》2004年5月31日)这条新闻是概述2004年初中央采取宏观调控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新闻。新闻综合了中央宏观实施调控政策的一系列举措,概括出本次宏观调控的新特点:“防热”与“升温”并举。准确而简练,不但消除了人们的误解,以为宏观调控就是针对经济过热而采取“降温”的紧缩措施,而且言简意骇,很容易记住,是一篇极具针对性的综合报道典范作品。
三、聚焦热点,显示社会上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
我们先例举一些案例
案例14-3
“新闻女主角”纷纷上镜拍片
—
—读近来影视圈选角之怪现象
(《新民晚报》2005年2月1日)本文例举报上频频曝光的“绯闻主角”被许多摄制组拉去拍电视片,主动曝出与著名导演黄继中录音带性丑闻的女主角张钰,“许多电视媒体频繁与张钰接触”;与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打官司的女主角饶颖将在一部贺岁片中出演重要角;自曝与著名足球运动员高峰有私生子的王纳文在《老爸老妈兄弟妹》中扮演一个角;还有因三角恋受被打的中央戏剧学院学生董瑶成了不少戏剧争夺的热门人选……
案例14-4
一月五百爱国户,千儿八百刚够用;
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肩题)
大学生消费令人咋舌(主题)
电脑手机成为消费“大头儿”(小标题一)
眼松手不紧,进入“月光族”(小标题二)
为爱一掷千金,导致债务缠身(小标题三)
报道大学生未富先豪,依赖家庭供给却大手大脚花钱。
案例14-5
电梯小叫:“垂直交通管制员”,园丁改叫“景观设计师”,厨师改叫“厨艺总监”,
美容美发的叫“形象设计师”。(引题)
服务业称为千变万化(主题)
(新华社沈阳2004年11月8日电)服务行业的称谓有了新变化。记者决非在挖苦一些人给自己的职业涂上时髦的新名词,而反映人们对职业的积极理解,给旧的职业赋以新的内涵,反映出服务业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案例14-6
总有那么一些人害怕“丑事”昭天下
粗暴抗拒干涉新闻舆论监督(引题)
记者被打事件,2004年有一长串(主题)
(新华社郑州12月14日电)这是回顾2004年一年内中国传媒业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被当事人组织手下人包围、殴打的一篇综合报道,总共例举了比较严重的10个事件。
上述四篇报道有一个总的特点:它们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发生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加以集合。这些个别现象、个别事件在媒体上报道上,但没有引发人们的重视。现在,经过综合报道的集合,显示出社会上出现了新变化、新现象、新问题,就会引发受众的关注。这一类报道,在当前的媒体上数量在不断增长。这原因就在中国的发展大大提速,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一类综合报道要求记者具有高度敏感,善于捕捉新变化。
第二节
综合报道的写作要领
一、点面结合,以面照点,以点带面
综合报道要求全面,但全面决非面面俱到,而是要点面结合。选“点”显得很关键。在一条综合性报道中,选点是报道成败的关键点之一。“点”要选得有典型性——能够反映面上的特点;“点”要选得生动,能让受众感兴趣。
案例 14-7
“中国制造”大步走向世界
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近几年,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令世界吃惊!中国商品的竞争力让国际商家头疼!外国人有时不得不打出“反倾销”牌同中国人周旋,甚至不惜打“贸易战”与中国对簿公堂……
于是,中国有了一个新称号——“世界工厂”。的确,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专卖中国货的“中国商城”,“中国街”已遍布全球,“中国制造”已深入外国消费者的头脑,“价廉物美”已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商品公认的评价。
摩托车几占半壁江山
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只要有摩托车的国家,就可以看到‘中国制造’”。
从技术创新来看,中国摩托车产业近两年取得的各类专利已超过日本同行。当小排量摩托车在海外市场还是空白的时候,中国企业看准市场,开发出小排量、低价格的代步功能摩托车,深受第三世界国家消费者欢迎,正是这一产品使中国摩托车成功地打破了日本摩托车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可以说,“从市场化生产起步,向国际化销售发展”是中国摩托车打开国际市场的“法宝”。现在,中国摩托车几乎已占据了全球摩托车贸易量的半壁江山,年出口300万辆,居世界第二。现在,重庆、江浙、广
东的摩托车骨干企业在海外的经销网点已有近万家。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出口企业重庆力帆集团就在全世界设立了12个商贸处,在越南建起一家摩托车加工厂,仅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就达到8400万美元。更值得—提的是,完善的经销网络让企业有了敏锐的国际市场触角。阿富汗战争的炮声还没有完全停止,隆鑫集团已抢先在竞争对手之前占领了阿富汗战后重建市场。今年美伊战争刚结束,隆鑫摩托车又率先出口到伊拉克市场。
家电产品具备竞争实力
众人皆知,中国的康佳、长虹、海尔和TCL等公司都在亚洲地区迅速拓展了自己的家电品牌销售网。更重要的是中国家电已大举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在莫斯科,长虹彩电和DVD机已经进入销售主渠道。在柏林市中心档次很高的的“KDW”综合商场里;正在出售中国生产的CD机和组合音响等家电。在德国的一家专卖电子电器类商品的“麦德隆”大型超市里,可以看到大量中国制造的DVD机、电唱机、数码相机等家电产品。德国联邦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2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通信技术类产品比2001年增长了63%,数据处理设备类产品增长了25%。
美伊战争在保加利亚的电器商场和店铺中,常常能看到中国生产的海尔冰箱、奥克斯空调、海信电视机以及在中国生产的“佳能”,“尼康”照相机和各类电池,充电器等。海尔集团还在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做广告,以扩大在保消费者中的影响.近几年,海尔、康佳等中国知名家电品牌已登陆乌克兰,并着
手实施有步骤的市场扩张计划。中国家电以其价廉物美受到顾客好评。
中国生产的电视机在美国的销售总量中占7%。海尔家电已在美国占领了较大市场份额。三年来,TCL在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开设了办事处和工厂。2002年,TCL收购了陷入困境的德国施耐德电子股份公司,目前正在美国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