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诗词之《香远益清》教学设计
        避暑山庄文化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康熙诗词之《香远益清》
课型
讲授
课程
简介
本课程围绕避暑山庄内康熙诗词《香远益清》,带学生走近山庄香远益清旧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避暑山庄的情感。
内容
分析
了解避暑山庄内香远益清旧址,了解定景诗。
学生
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山庄的景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园林诗词的接受能力有限,能把帝王的深奥的诗词和景点联系起来从而了解诗词。
教学
目标
1 、了解“香远益清”名字的由来,学习诗词《香远益清》,并背诵这首古诗。
2、了解康熙皇帝做为一代帝王的审美情趣。
3 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保护山庄文物古迹、一草一木的教育。
教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避暑山庄的园林和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欣赏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追寻着博大悠久的历史,吟诵着韵意唯美的诗词,一起走进七月的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七月,荷花盛开,风景如画,很多文人骚客都和清丽脱俗的荷花有着不解之缘,创作了大量描写荷花的诗词,孩子们你们都学过那些,谁能来给大家背诵一首。
老师非常喜欢:宋代周敦颐所做的《爱莲说》,尤其是赞美荷花气节和风骨的绝美佳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我们的家乡避暑山庄里就有这么一处以“香远益清”命名的景点,康熙皇帝并为这一景点赋诗一首做为它的定景诗。
你知道香远益清的位置吗?
生说:
师:曲水之东美如画,落落芙蓉出水来,让我们一起去一香远益清吧。
二、香远益清来由:课件展示路线图:
从城关门进入,来到水心榭,跨过月江声岛,到达金山亭,由金山沿澄湖东岸北行抵达:香远益清。(课件展示:古图)
这幅画就是香远益清最原始的样子。前殿五楹,前后水池植荷。康熙取《爱莲说》中“香远益清”题名(现被毁未恢复),联曰远见波光来玉涧,近临山翠入书窗。后殿三楹名紫浮(现被毁未恢复),紫浮西有殿五楹,名依绿斋(已经恢复),联曰乔木佛窗连翠岭,澄波映槛接天光。由此沿东廊南行,可达水中方亭,名流杯亭(已经恢复),康熙题名曲水荷香,后乾隆改名含澄景,曲水荷香匾额挪至文津阁前一组建筑。
师:我们来看看现在的面貌。“香远益清”和“紫浮”己被毁,“依绿斋”和“流杯亭”是近年复建。关于流杯亭课前已经让大家查阅了资料,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说说你了解的流杯亭?
师:你完成的真仔细,收集的很全面,值的我们大家向你学习!
康熙皇帝非常喜欢热河,多次在诗文中提及此泉,所以在山庄肇建时就围绕着热河泉修建了三组建筑,在北岸修建一组题名“萍香畔”;东侧修了东船坞;在南岸修建的就题名“香远益清”。并赋诗:香远益清
师: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
(播放视频)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诗,请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展示:
小序:曲水之东,开凉轩,前后临池,中植重台、千叶诸名种。
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气竟谷。
出水涟漪,香清益远,不染偏奇。     
沙漠龙堆,青湖芳草,疑是谁知。
移根各地参差,归何处,那分公私。   
楼起千层,荷占数顷,炎景相宜。
师:那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诵呢?
评价:你读的很通顺,声音也很洪亮。
师:现在让我们一齐大声的诵读吧。
师:诗我们读的很流俐了,要体会诗的意境,就要先了解作者:根据山庄历史,说一说,你对康熙皇帝有那些了解呢?
1、对康熙的了解:
2、就是这样一位霸气十足的帝王,……
  他修建了避暑山庄:
  创建避暑山庄的康熙和乾隆,虽然出身于满族,但酷爱汉族传统文化,熟读经书史传以及唐宋诗词,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极高。他们驻跸避暑山庄,理政之余,日夕以山水为乐。山庄的物境随四季而变化,一日朝暮而不同。有“文禽戏绿水而不避,麋鹿映夕而成”“鸢飞鱼跃”等数不尽的良辰美景。据统计,康熙、乾隆以及嘉庆等清代皇帝以避暑山庄为题材写的御制诗有4704首。
师:《香远益清》,就是其中的一首,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里的资料,理解诗意,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的理解。
师:孩子们我们来读一读说一说吧。
师:每一句诗我们都理解了,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给我们再现300年前香远益清的美景呢?
师:你的语言组织得这么好,老师都被你感染了。
四、拓展一
师:康熙皇帝为山庄作了许多诗文,这些诗文多是写景状物,纪事抒怀,托物言志,构成了避暑山庄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这些诗文中不仅可以获得对避暑山庄较为全面的了解,更可以窥视帝王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为政之道。
    他认为君子爱物有心得,赏物高雅,(每玩赏高雅花卉,就想到要褒奖清官廉吏;看到松竹耐寒、劲拔、长青,则想到人人、时时该保节自持;临近清流,则当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守节不污;看到以攀附为性的蔓草,则心生憎恶之情,想要惩戒以扶正。
师:在这首诗中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你们猜一猜是那句体现出来的。
师:为了更好的体会这一句,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个资料。
师:这是避暑山庄的全景图,我们已经学习了避暑山庄的园林,谁能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避暑山庄分为那四个区?
师:山庄的版图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山庄:
避暑山庄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中国版图的缩影,是感性版的中华大地的象征:
宫殿区象征京都,殿堂密集,壁垒森严,严整对称,是全园的核心,占主导地位;
湖区洲岛桥堤错落,洒脱活跃,展现了江南水乡柔美与恬静;平原区榆柳苍苍,疏密相间,自由放荡,突出了蒙古草原特;区沟壑纵横,山峰竞秀争奇,勾勒了祖国东北、西北高山林海的风采。
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为一园。浓缩了中国的地貌,浓缩了清代的历史。体现了“移天缩地入君怀”的宏大气魄。
根据以上了解,再读这一句“移根各地参差,归何处,那分公私。 你能读到什么呢?说一说康熙的审美情趣。
师:康熙在这里就借花来表明自己用人的观念:只要有才能不分民族,不分出身贵贱,我们知道清朝是满人的天下,但他依然重用有才能的汉人,比如:李光地,于成龙,周培公……
这正体现了康熙招贤纳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大胸怀。
师:让我们体会着诗意带着对康熙皇帝的敬佩之情再次诵读这首香远益清吧。
5、小结与拓展
避暑山庄是一座充满山水之趣,兼具南北之美的巨大宫城,它所聚集的园林建筑、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典范作品难以胜数。时至今日,对于山庄文化的研究也只是方兴未艾阶段,同学们做为承德人我们自豪的同时,也肩负着兴盛山庄文化重任。现在随我来看看承德人是怎样赞美避暑山庄的。
(一)承德一日胜三秋,不做帝王也风流。
山水倚月能同醉,草木仗日可消愁。
三秋逛尽仍不悔,忽见双湖锁扁舟。
(二)
松鹤清樾碧水流,梨花伴月景幽。
烟波致爽沧浪秀,澄泉绕石双湖走。
轻纱薄雾烟雨短,曲水荷香早得秋。
  丽正门前芳草地,醉入山庄追鹿游。 
老师也想抒发一下对山庄的爱:
画澄湖水悠悠,
泛小舟画中游,
间旭日照佛寺,
内荷香任漂流。
同学们再游山庄也请拿起你的笔画一画山庄美景,写一写对山庄的赞美,对家乡的爱吧。
芙蓉出水生:小池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江南
生:知道在热河南面
生:在热河大水车边上
所谓的流杯就是在水边饮宴时玩的游戏,在流杯亭的中间,是一台石制的桌面,将流水引入环形水渠里来,桌面会随着流水自动旋转。如果你把茶杯放在桌面上,它会随着流水从对面转过来,再转过去,神奇得很,人们围坐在水渠边,当石桌停在谁的面前时,那人一定要喝完杯中的酒,再作一首诗,不过做不出来也不要紧,哪怕说出一句也行,图个清雅痛快,当年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大家在兰亭玩过流杯游戏后,他为会上各人所做诗写的序文手稿,不料成了千古绝唱。
流杯亭:是亭的大理石基座上,凿有云形流杯渠,所以俗称流杯亭。  流杯亭是一种独具特的中国古建筑。
生:师生共赏香远益清视频
生:
生:读
生:读。
生:玄烨8岁即位,十四岁正式亲政,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
1、曲水之东,开凉轩,前后临池,中植重台、千叶诸名种。
我的理解是:澄湖的东面,打开凉爽的轩窗。就可看见前后的池中,种植重台、千叶等著名的品种。
2、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气竟谷。
我的理解是:荷花的叶子茂盛翠绿如盖,粉红的花蕾含着晶莹的露珠。微风轻轻的一吹,香气弥漫在整个山谷。
3、出水涟漪,香清益远,不染偏奇。
我的理解是:(1)莲花出水,清香传的很远,不沾染偏奇之气。
4 沙漠龙堆,青湖芳草,疑是谁知。
我的理解是:(2)这香味是敖汉荷花发出来呢,还是湖边芳草的气味,谁又能分辨清楚呢。
5、移根各地参差,归何处,那分公私。 
我的理解是:(3)将全国各地的荷花都移植到这里,尽管产地不同,但在这里同样开得鲜艳,同样散发出清香,同样博得人们的赞赏。同样开的鲜艳,同样散发出清香,同样让人们赞赏。
6、楼起千层,荷占数顷,炎景相宜。
(4)盛开的荷花, 层层叠叠,占去了湖区大部分的面积。炎热的夏天,阳光雨露很适宜荷花的生长,因此这里呈现出一派繁荣娇艳的景象。避暑山庄的景也像江南水乡一样美丽。
生:介绍,这里是山区、平原区、湖区、宫殿区。
生:花虽然是从全国各地移植到这里,尽管产地不同,品种的不同,但在这里同样开得鲜艳,同样散发出清香,同样博得人们的赞赏。
生:不管花来自何处,只要他点缀了避暑山庄,就是最美的。
生:那么花是如此,人更是如此,无论你来自那里,出身贵贱,只要你有能力,你就是最美的。
生:我们要像荷花一样,盛开,散发芳香。展现自己的才能,总会得到人们的赏识。
生:配乐朗诵。
由荷花谈话导入明确“香远益清”命名由来。
师生共同寻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
展示原貌与现状,潜意识进行保护山庄文物古迹、一草一木的教育。
视频展示,使诗和意境结合,有利于理解诗意。
了解作者,结合作者的情感体悟诗的意境。
探究古诗,体悟诗境。
感悟康熙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理解,人才是不拘一格的,要自强。
从而了解康熙皇帝的宽大胸怀。
读诗感悟诗的“美”。
引用承德人自己的诗词,激发学生动手写山庄,画山庄的欲望。从而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读诗感悟诗的意境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