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更是幼儿园防止小学化、区别于小学活动的至关重要的形式。但大多数老师怕麻烦、怕出事故、不知如何让孩子玩等等原因,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权利。我从游戏最基本的三个层面:“谁来玩、玩什么、怎么玩”为抓手,浅显的谈一谈我园是如何让游戏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
一、谁来玩----自由活动中的游戏实施
自由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我园更多的体现在区域游戏中。许多教师在区域自制游戏材料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制作游戏材料是教师的事儿,与幼儿无关”这样的问题,这显然是将游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游戏材料的准备与幼儿的游戏割裂开来。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许多玩具儿童是可以自己做的,若让幼儿自己做,这在教育上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我们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准备与制作当中。幼儿通过寻材料操作材料,摆弄材料,可以积累大量关于客观事物的感性经验,促进创造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经验基础。例如:组织幼儿“制作陀螺”活动,
首先让孩子们讨论生活中见过的陀螺。其次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样陀螺转得快、稳?想一想我们自己制作需要什么材料,如何搜集这些材料,搜集到材料以后开始制作。做好以后,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有的陀螺转得快,有些转不起来?有些转起来很漂亮,有些则不是。可以启发幼儿展开讨论,对使用的材质、小棒长短、花纹的颜和位置等等进行探索。
幼儿教师的专业魅力在于能接过孩子抛来的球,不论在集体教学中,还是在区域游戏中。虽然有些内容是预设的,但生成性问题随时相伴,要求教师能及时灵活的接住孩子抛来的球,关注满足孩子的需要。比如,小班,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内容,但有几个小班孩子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愿轻易离开,即使反复鼓励,也僵持着,用眼泪、呼喊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惊慌。为此我们老师灵机一动,来纸箱子布置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又摆放了一些孩子从家中带来的毛绒玩具,让孩子们抱一抱玩一玩,说说悄悄话,那些孩子不仅愿意到这一区角内寻安慰,还无意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到了好朋友,这对于缓解情绪,适应幼儿园生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又比如:班里的欣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励她说:“欣欣,你是娃娃的妈妈,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
表扬和鼓励,让幼儿参与评价,让他们谈谈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努力做到让幼儿真游戏,而不是假游戏;让幼儿玩自己的游戏,而不是玩老师的游戏。
怎么制作游戏二、玩什么----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实施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决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例如:大班数学领域5的分解,我们让孩子玩“炸碉堡”的游戏,5个人一组,每个人手里5个沙包投篮,投中的画√,投不中画×。每组统计成绩就会展示出5的分解,一目了然。所以说5的分解不是我们老师枯燥的讲出来的,而是炸碉堡炸出来的。
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地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幼儿带着自己的假设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会观察到跟想象不同的现象。例如,在小班“吹泡泡”活动中,教师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并提出问题“这个泡泡器是什么形状的?”“猜猜用它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孩子们认为“三角形的能吹出三角形的泡泡,正方形的能吹出正方形的泡泡……”教师不应急于纠正幼儿,而是给幼儿提供更加充分的探究机会和时间,并引导幼儿“到底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你们再去试一试。”此时,幼儿经过多次吹泡
泡,发现和获得“无论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都会吹出圆形的泡泡”这一关键经验。比如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光和影子,在活动之前,我们老师带孩子到户外有阳光的地带玩踩影子的游戏,孩子们踩来踩去玩的特别高兴。“什么时候有影子?什么时候影子不见了”。幼儿在这种游戏形式下兴趣很浓,乐意去探索,比起老师生硬、枯燥的解释有趣多了。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三、怎么玩----生活活动中的游戏实施
进入冬季天气干燥,无论教师怎么叮嘱多喝水、强调喝水的重要性,仍然有许多幼儿不喜欢喝白开水,怎样引导幼儿自觉、积极饮水?我们老师把游戏中的情景或人物延伸到了喝水的环节。例如:汽车主题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小汽车需要加油了!”然后孩子们会很乐意的排起队等着“加油”,“加满油”的孩子还会模仿小汽车开一圈,并兴致勃勃的告诉其他孩子,“我的小汽车加满油了跑的可快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班和中班,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爱喝水的习惯。
有些游戏改变玩法,给幼儿的感觉会更有趣,更新鲜好玩。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啦”的玩法,一人扮演老狼走在前面,其余孩子扮演小白兔走在后面,通过问答的形式展开。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说,“xx点啦”。如此反复询问
老狼几点了?当老狼说,12点了,小白兔转身四散跑,老狼开始追,被狼捉到的幼儿停止游戏一次,是游戏的规则。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量大,而且不能随时开展。比如饭后散步或体育课后,于是我将游戏变换出另外一种玩法。刚听到老狼说12点了,小白兔们迅速蹲下,双手像两扇门一样挡在小脸前。老狼前去敲门,边敲边唱,“小兔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被敲到门的幼儿接唱,“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就不把门儿开”。这个游戏,自然而然的把故事《小兔乖乖》里的儿歌给串进来了,孩子们可高兴了,特别是大灰狼,去准备敲门的时候,孩子个个一动不动的,几乎屏住呼吸,他们是进入角里了,连平时控制力很低的孩子,这时候也像个木头人一样,让我为之震撼。
让孩子自己参与游戏,自己做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且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地去玩,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的确,游戏对于孩子太重要了,孩子对游戏的需要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一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对幼儿来说,生活既游戏,游戏即生活,孩子是游戏的主人。”作为幼儿老师的我们应该把游戏的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积极创造条件,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