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的教育心理学
影视作品中的教育心理学
摘要:《小孩不坏》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其所传达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本文主要以这部作品为背景分析儿童成长中父母作为孩子学习榜样,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小孩不坏 教养方式 榜样
1 父母作为榜样的内涵
家庭教育, 就其本质而言, 是指父母对其子女所实施的教育行为。由于父母与其子女必然的血缘关系,加之因此而派生的父母养育子女的天职, 以及子女在长大成人的一定阶段对其父母在衣、食、住、 行上的完全依靠, 从而致使他们共同生活, 朝夕相处, 其关系自然非同一般而亲密无比。 这一格局, 不仅使家庭成为孩子学习生活和认识社会的第一所学校, 而且也使家长成了他们无法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基于孩子的一切学习都始于模仿的天性, 所以在受教于父母时则必然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榜样, 时时学习, 事事模拟。这充分说明, 父母之榜样, 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且对教育子女来说,实有其不容忽视和轻视的重要作用。
榜样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此作了充分的论证。班杜拉认为,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加以完成。榜样教育的过程是人、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方设法激活人、行为和环境的因素。特别要充分发挥替代性强化和认知的中介作用,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理解榜样的精神实质,并有选择性地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自己信念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静观父母在辅佐其子女成才上的具体表现, 则实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多忙于家庭生活物质文明的加速升级, 对其子女也多以物质上的关怀尽施爱心, 却往往忽视了自身榜样之自觉树立与其教育作用的正常发挥。 
人们通常所说一般意义上的榜样是指一个人以其无私奉献于社会与民众的高尚品质和感人的具体事迹而成为他人自觉学习的模本。对家庭教育来说,所谓父母的榜样, 则是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自构其在孩子心目中的人格形象, 以使之成为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参照坐标以及对其子女实施教育的有力根据。前者,广泛地适用于社会而并无确定的作用对象, 所以人人都可以学习; 而后者则显然仅限于家庭, 其作用对象无疑是针对其子女。可见, 父母之榜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 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基于人人都有家庭, 个个都有父
, 所有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当然成员, 并以其思想言行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 父母作为榜样对其子女的影响, 无论是对孩子本人的人生还是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显示出奠基开路的巨大作用。因而使之更具深远的意义, 更具重要性。
父母的这一榜样, 不仅因其子女无法选择而带有既定的必然性, 而且实为他们经常注目瞻仰和时时效仿学习的一尊活性动态雕塑。日常生活中外化出来的各种具体言行, 则是其可以直观并决定其形象丑美的定型工程。显而易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这一榜样,实属有序整合和严格构建的一座立体式的活性精神尊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体现其榜样形象的主要表征并非家长的衣着容貌, 而是以其具体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德和生活工作作风。同时, 这一榜样形象的构建, 不仅所需之精神材料必须自制, 而且构建工程的实施也必须亲自动手, 自我完成。
2 父母作为榜样的一般机制
凡属榜样皆有其作用。无作用的所谓榜样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供社会学习的榜样多是分布于各个行业的英雄、模范、先进分子; 作为家庭仅供其子女效仿的榜样则是父母自己本身。因其性质相别, 对象不一, 其作用机制也自然不同。如果说,前者往往是通
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和舆论导向的鼓动而引起社会的共鸣; 那么后者则是通过父母饱蘸爱心的关怀而以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其子女。这种与父母对其子女抚养相伴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 代代相继, 方式别致, 独具一格。 因其属于对孩子开智奠基的早期教育而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已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婴幼儿智力发展长期跟踪的研究所证实。足见其在教育上的重要性。那么, 这一榜样是怎样发挥其教育作用的呢? 普遍的规律是: 父母所具体现其人格及其水准的各种生活习惯与日常言行, 以类似传染的方式向其子女不断渗透。
众所周知, 就未成年子女而言, 父母既是他们孩提时期和儿童年代的靠山与偶像, 又是其少年时代心目中的权威。因而, 在与其朝夕相处的生活中, 父母外化为习惯性的具体言行, 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都会被孩子一一效仿接受。就其实质而言, 这无疑是通过对其父母习惯性言行的模仿而对其思想观念的一种复制。特别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判断分析能力时, 这种复制则更具机械性, 其影响自然更为强烈, 更为突出。一旦这些由习染被复制的内容在孩子的心中定型, 便会下意识地持续下去。
3 电影中父母榜样的表现
小孩不坏这部电影以新加坡竞争激烈的教育文化为背景,真实反映青少年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压力。该片中的TOM(15)JERRY(8)属于新加坡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的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另一方面,TOM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出身卑微的成才父,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差强人意,令他极为心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
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最强,而这时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孩子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切莫小看习惯, 它属于一种内驱外动和较难遏制的势力。因而,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
往往以相对稳定和定向成形的特点融入人们的个性之中, 且以具体的言行体现一个人的信仰、风貌、品格以及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就家庭教育问题上子女下意识复制父母榜样,父母的习惯不仅对其子女的成才至关重要, 而且实属影响家庭教育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影片中的校长说过:“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不以身作则,孩子就有样学样。”杰利也说过:“大人常常逼我们讲对不起,自己讲一声对不起就像要死一样。”杰利一家吃饭时,学谦接电话,他父母骂的不得了,他父母自己却接电话爽的不得了,说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谈论的却是无聊的话题。这样如何才能使孩子信服?还有成才对他父亲说脏话,他父亲骂他,成才说自己打架说脏话都是跟他父亲学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一点不假,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小一举一动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得道德,如果父母做得不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为了孩子,作为家长要是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榜样,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样会使孩子很矛盾,到底是他们说的对还是做得对?
4 电影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
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早在 19 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50 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 把这些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温暖和控制。Baumrind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
小孩不坏中学谦的父母从来不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是典型的专制型教养家庭,影片中杰利说过:“大人们以为他们说很多话就以为和孩子沟通了,其实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讲就算了。”的确,沟通是一门学问,很多家长就这样,不懂得去和孩子沟通,不去和孩子心与心的沟通,父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从来不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观点,如此不可能了解到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就像杰利他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只能用小纸条来联络,学谦口中的“无聊,酷毙了”他父母根本都不知道,这样父母怎么能知道孩子和心呢?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爱,而不是房子,就像今年春晚蔡明的那个节目中一句经典
的台词“有爱才有家”。“全世界的大人都是一样凡是我们喜欢的他们都不喜欢,凡是他们喜欢的我们都不喜欢。”这是杰利的心声。所以,作为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交心的去沟通,不要拿自己的眼光和评价标准来判断孩子们的想法。
学谦的奶奶说学前的父母,:“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偏管,有什么事对也骂不对也骂,好孩子被你骂成流氓。”是啊,学谦在他父亲过生日时买了一个剃须刀,他母亲却说是在浪费钱,当他修好了他父亲的电脑送给他时,他父亲却说肯定是学谦拿去玩,弄坏了,现在赶快修好给他,还说他是逃课了,这样该会使孩子多伤心啊。这难道孩子做错了吗?没有错。
“不对的内容是不可以在电视上播出的,播出的肯定是对的,”这是杰利说的,在现在的社会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和有可能从电视上学到一些不好的东西,从而使孩子进入误区,父母应该给与孩子以正确的认识,教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而且现在的媒体应该做的实一点,尤其是关于历史类题材的,如果不够真实,就会给孩子不正确的的历史,从幼小的心灵上以不可磨灭的错误认识,对于这些父母更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不能再用旧的思想、方法来教孩子,不要认为有骂他、有讲他、有打他才是管教,那其实就错了。
研究表明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才生深远的影响,儿童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无一不受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或直接影响。一个人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会经历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和睦的亲子关系,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以便帮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5 总结
每个人一出生,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个体而存在,其最基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离不开父母和成人长时间的精心护理、 照料。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了由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变的社会化过程, 这意味着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知识、 技能, 逐渐掌握社会规范, 最终适应社会生活,这一切同样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 是子女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作为子女的仿效榜样、 参照模式和反思镜鉴,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持续的示范、导向、 濡染、 催化和校正作用,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父母的言行举止、教养方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
参考文献
[1]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健康[J].教育评论,1998,(2.
[2]彭文涛.父母教育方式概述[J].包头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