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批评中的电影伦理学视角
《戏剧之家》2018年第25期  总第289期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101
影视观察
电影批评中的电影伦理学视角
刘 炜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0)
【摘 要】电影伦理学的追溯,实际是对于一个电影镜头正确意义的追问,以对镜头对错的伦理分析为逻辑起点,伦理学的产生,为电影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电影伦理学最关键的问题不仅仅是善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正义,或者说社会正义,才是伦理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电影伦理学;电影批评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5-0101-01
电影伦理学在电影批评中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一些电影观念方向的批评中。以往的电影批评很少
能有理论去支撑其镜头使用的对错,正因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因此电影中某一个镜头使用的对错是很少被谈起的。而电影伦理学的建立,则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新的视角。
下文中,笔者想以《湄公河行动》中的暴力镜头的使用来阐述电影伦理学为电影批评提供的新的视角。
《湄公河行动》在2016年九月份上映,最终以11.8亿票房宣示着这一新主流电影的成功,但《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中的一些镜头至今仍饱受争议。
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地方在于其具有表意的能力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语法,很多时候单个镜头不具备表达完整意义的能力,电影传达的意义是通过上下文相互关联构成的语义,电影语言是一种聚合关系而不是组合关系来构建的表意系统,没有一个确定的语法准则。[1]
基于此,我想对《湄公河行动》中关于孩子的几个镜头进行一个放置在镜头上下文中及其在上下文之外的阐述。
在《湄公河行动》中小孩赌的镜头就曾遭到过强烈的争议,影片利用象征着单纯的孩子去表达对于恶势力、、金钱荼毒人性的意指。利用暴力去体现这种意指在文本之中不无不可,但对于暴力不加节制的使用,在影片通过暴力镜头展现其意指的过程中,难免在伦理方面起到一些相反的作用。
电影伦理,即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生活,其实就是我们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的组成部分。所以,影像世界伦理生活的失序,其实就是我们的社会伦理生活失序,不同的只是它映现在一个影像化的境遇中。[2]
电影中的暴力划分为话语暴力、行为暴力 、观念暴力三种形态 [3]
在《湄公河行动》中,使用了大量的特写来表现两个小孩玩俄罗斯赌,一局一局地来,输的孩子朝自己脑袋开,里有一颗子弹,两个来回之后,其中一个孩子在声中倒地。在孩子倒下后的同期声处理中,围观的人发出的不是惊叫,而是兴高采烈的欢呼,表达出受到和犯罪控制之后的人失去人性之后的癫狂状态,能够在目睹一个孩童死亡之后发出愉悦的欢呼。
在描绘恐怖势力和犯罪的残忍时,使用了代表天真的孩子,采用了摧毁纯洁和天真的方式,用鲜血和死亡来意指恐怖势力和的残酷。同时,让观众赤裸裸去面对这些天真孩童的堕落状态以及他们的死亡,一方面将暴力,犯罪,的威胁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每个看到电影的观众可以感同身受那种恐怖的威胁以及产生对于孩童死亡的惋惜,另一方面,不择手段连孩童都可以荼毒的犯罪分子形象的塑造,也充分彰显了主人公即将面对的任务将是无比的艰巨的。
这样的镜头同时具有行为暴力和观念暴力的两种特点。行为暴力主要指一种外在性和直观性的暴力方式,它以打、杀、抢、战争、性强暴等视听直观、刺激的场面和镜语叙事方式来承载和体现。[4]在表
现孩童玩俄罗斯的镜头中,支,杀戮的表现正是行为暴力的体现。影片《湄公河行动》用摧毁儿童带给人们的普遍印象和将儿童作为一个“恶”的代表,可以表达出很多的含义,这样意义的传达在影片要传达的主旨和人类共同情感上并无任何问题,但电影对于残酷画面应该有一定的伦理底线。
观念的暴力。观念是一种内在和隐性的形态,体现为暴力合道德化、合法理化的思维和观念逻辑,成为一种英雄崇拜,甚至上升为一种国家暴力,最终形成暴力观念。[5]在《湄公河行动》中另一个饱受争议的镜头是一个对孩子腿部开的镜头,这个镜头单独拿出来看一定是过分残暴和脱离道德钳制的。孩童作为被保护对象,对孩童进行的除保护以外的行为基本会被视为“非道德”的,但是结合上下文来看,是孩子先将郭旭用毫不犹豫地打伤,所以其战友向孩童开的镜头也可以视为合道德的。同样,在该片孩童赌的镜头中,首先将孩童描画成为“恶魔”随后对于恶魔实行制裁便变得合理合法了许多。
电影对于信息的呈现常常是十分直接和多义的,同样的镜头在不同的受众面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解释。影视行为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巨大,青少年对于事物判断的判断能力往往是不够完备的,在电影中接受到的暴力讯息就更加容易影响到这样的人。不加节制和不考虑伦理底线的镜头的滥用,势必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贾磊磊.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元命题及其理论主旨[J].当代电影,2007(8).
[2]贾磊磊.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元命题及其理论主旨[J].当代电影,2007(8).
[3]袁志忠,易连云.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袁志忠,易连云.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5]袁志忠,易连云.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