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旅行社多元经营模式及优劣势分析
湖北省旅游作者:刘亚玲 胡潇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32期
摘要:近几年国内旅行社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冲击,武汉市部分旅行社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在逆境中赢得市场。目前武汉市成功转型的旅行社主要形成四种代表经营模式:“地接社+代理社+组团社”传统经营模式、资源控制型经营模式、品质专线经营模式和“线下产品+线上销售”经营模式。文章尝试对武汉市旅行社四种经营模式进行阐述,提出各模式经营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旅行社经营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模式;优劣势
近几年来国内旅行社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冲击。政策上,国家“去公务化”旅游政策的出台,大大打击了传统以公务团队为主的旅行社业;技术上,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旅游电商兴起,自助游市场迅速升温,瓜分旅行社业大部分客源市场;社会生活方式上,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自由选择、个性需求成为旅游新诉求,旅行社传统旅游产品失去市场需
求。在此冲击下,旅行社经营利润空间减少,大批旅行社进行裁员或谋求转型。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旅游局统计便览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52家旅行社注销,2015年减少19家,2016年总计1008家,减少29家。
通过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洗礼,部分旅行社通过准定位,发挥自身竞争优势,转变经营模式,在逆境中赢得市场。通过对武汉市旅行社业调查分析发现,成功站稳市场的旅行社主有四种类型的经营模式:“地接社+代理社+组团社”传统经营模式、资源控制型经营模式、品质专线经营模式和“线下产品+线上销售”经营模式。本文尝试通过对四种经营模式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各模式经营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旅行社经营效率提供帮助。
一、“地接社+代理社+组团社”传统经营模式
(一)基本运营方式
“地接社+代理社+组团社”经营模式是旅行社接待游客的传统运作模式,地接社设计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产品,代理社在此基础上,确定交通、发团日期,将整个产品打包成“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往返交通”的包价产品推向组团社,组团社再加价给游客,形成一条完整的业务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