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导游词范文介绍
枣阳市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东北和南部分属桐柏山、大洪山余脉,丘陵起伏,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枣阳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枣阳导游词1
湖北省旅游 尊敬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参观的是白水寺的核心景区。现在为您介绍一下白水寺景区的基本概况:白水寺,坐落于中国首批特小镇、湖北省旅游名镇——枣阳市吴店镇。吴店镇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君之一、湖北乃至中南五省唯一一名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和更始帝刘玄的故里,是被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赞誉为“龙飞白水”的地方,也是“光武中兴”的发祥地,是九连墩战国古墓、郭家庙曾国楚墓所在地,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建制史的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古帝乡”之称。
白水寺,为纪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而建,是刘秀皇帝的家庙。现在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面积为15.03平方公里,它以狮子山主峰的白水寺庙
为核心,以东汉文化为内涵,有千年的白水寺古建筑、千年的白水井、千年的黄莲树、千年的饮马池、千年的滚河以及光武帝祠、白水碑廊、丽华园、三马亭、光武书画院等20多个特景点,科学家张衡、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骆宾王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慕名前来游览,历来既是人们游览观光、研讨汉文化的旅游胜地和佛事活动的祭祀场所,也是人们感受古风汉韵的旅游度假胜地,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创旅游经济综合收入3亿多元。
欢迎您来游白水风光、赏帝乡胜景、品刘秀文化、体先贤美德。
枣阳导游词2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入汉水汇合处的东部,属汉水流域;东与随州接壤,西与襄州区毗连,南与宜城为邻,北与河南省唐河县相连,东北与河南省桐柏县交界,西北与河南省新野县为邻;全境东西宽53千米,南北长78千米,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2°30′-113°00′,北纬31°40′-32°40′之间。
枣阳市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东北和南部分属桐柏山、大洪山余脉,丘陵起伏,地势由东
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玉皇顶为境内最高点,海拔778.5米,其余大都在400米左右;中部和西北为岗地和平原,连绵漫岗与襄北、光北组成湖北著名的“三北岗地”,岗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4.8%,海拔高度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境内最低点是蔡阳瓦子岗,海拔70米。
枣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无霜期为232天,年均降水量在500至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5℃。
枣阳市境内有大小河溪180多条,分为滚河、黑青河、小黄河、三夹河、莺河、淳河6个水系,流域面积3000多平方千米,其中滚河为枣阳境内最大河流。
枣阳市承雨面积3514平方千米(客水284平方千米),按多年平均降雨量857.7毫米计算,年总水量为31.3亿立方米,径流量为8.3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型水库有2座,其中熊河水库总库容为2.45亿立方米,华阳河水库库容为1.23亿立方米;沙河水库为境内最大的中型水库,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枣阳导游词3
唐梓山风景区位于枣阳城北22公里、太平城镇北5公里,方圆4平方公里。唐梓山有唐子
亭,山顶有祖师殿、圣公圣母殿、无量殿,山腰有灵官殿、乾銮殿、娘娘殿,有传说的刘秀聚将台、分金亭,山间有卧牛石、圣饮泉、仙人池、一人道等自然景点。唐梓、紫玉两山平地凸起,山脚毗连,山峰兀立,攀及山巅,极目望远,挥手可见,遥相呼应,心旷神怡。唐梓山旅游风景区地处鄂豫两省结合部,寺沙省道纵贯其中,与“316”国道相连,系两省古今交通要塞,北通陕、甘、晋、冀数省,南贯湘、赣、广、桂等地,来往车流量日达3000余辆次,旅游观光十分便利,唐梓山不仅在中原数省远近闻名,而且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枣阳市素有四大传奇之说:“唐梓山顶住天,莲花堰九顷半,红沙河四十八里宽,奎星楼半截还在天里头”。其中有三大传奇均在唐梓山风景区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