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授衔解密
作者:共和国十大元帅
来源:《晚晴》2011年第08期
作者:共和国十大元帅
来源:《晚晴》2011年第08期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十大元帅从此载入共和国史册。不过,首次授衔也给世人留下了几个疑问:林彪、、叶剑英为何没有出席授衔仪式?为何拒绝大元帅的军衔?为何没给刘少奇、周恩来、授衔?
没军衔,与朝军联手抗美有不便
1950年7月4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的说:总干部管理部准备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同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管理部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当时,中央军委为何这么着急?这是因为没有军衔,在战斗中就容易发生扯皮现象,所以早在1948年,
中央军委就讨论过军衔的问题。
1950年12月30日,总干部管理部把筹备军衔列为该部在1951年的任务。不过,由于受抗美援朝的影响,该工作暂时停止,但这更坚定了中央军委实行军衔制的决心。因为在中朝军队的协同作战中,朝鲜人民军有军衔,而我军无军衔,这在确定指挥关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1951年8月,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表示:“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
苏联顾问帮着出主意
1952年冬,总干部管理部讨论军衔的等级设置,请总政、总后、军务部和苏联顾问卡苏林等对军衔工作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几套方案,11月26日上报中央军委。初步计划军衔
分6等20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三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这个方案除准上将外,基本与苏联的军衔一致。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1月20日,总干部管理部下发《关于军衔鉴定工作的指示》,规定军衔鉴定的内容、基本要求及进行的方法。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54年实施军队改革的决议,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